就在阿里小微金融旗下的余額寶宣布規模突破2500億元后,微信悄然上線一款叫做“理財通”的產品,當晚即被搶購一空。至此,BAT(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三大互聯網巨頭都開始涉足互聯網金融領域。
? 夜間突襲很快售罄
微信支付和余額寶之間的暗戰不斷加劇。1月15日晚上9點多,部分用戶在微信里“我的銀行卡”一欄下面,發現微信悄然上線了一個新的理財產品:理財通。產品頁面很簡單,有“存入”和“取出”按鈕,同時顯示最近7日年化收益率為6.4350%。頁面底端提示,理財通產品由華夏基金提供。
想嘗鮮的用戶,將自己的銀行卡綁定到微信,即可使用微信支付直接購買理財通產品。不過當晚用戶們很快發現,理財通已到限額,無法再購買。
值得注意的是,1月15日白天,支付寶和天弘基金聯合宣布,截至2014年1月15日15點,余額寶規模已超過2500億元。在支付寶的扶持下,天弘基金在半年多的時間里,從一家不知名的小基金公司,超越華夏基金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基金公司。
消息人士透露,支付寶之所以選擇當天公布余額寶的最新數據,是因為提前獲悉了微信當晚要上線理財通產品,所以先發制人。
目前單日單卡不超8000元
微信理財通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微信理財通結合的金融產品為開放式貨幣基金,每天可獲得比銀行活期利息高14-18倍的收益,收益每天分配,且每天的收益計入本金,享受復利收益。不過,微信沒有像百度百發那樣補貼用戶。
用微信支付體驗理財業務時綁定的銀行卡必須是本人的儲蓄卡(借記卡)。理財通目前最低的轉入金額為0.01元。據悉,除目前的華夏基金外,首批正式上線“理財通”的產品還將有廣發基金、易方達基金及匯添富基金發行的貨幣基金產品。
由于目前處于試運行階段,所以在此期間資金存入限額為單日單卡不超過8000元,每個理財通賬戶資金不超過100萬元。資金存入取出不收取任何手續費。取出只可轉到本人銀行卡,需要手機短信驗證,每個賬戶每日轉出總金額不超過6000元,每日可轉出3次。第一批體驗名額當晚即滿。
解讀
真正的比拼在商業生態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類“余額寶”產品超過20種。不過對余額寶來說,騰訊顯然是更重量級的挑戰者。
微信用戶在2013年10月份就突破6億。雖然支付寶的用戶數超過8億,但是“支付寶錢包”用戶到2013年底也剛過1億。15日新發布的“支付寶錢包8.0”,也被認為有模仿微信的痕跡。
不過業內分析認為,本次微信推“理財通”,目的并不是和余額寶一爭高下,而是為系統內的沉淀資金提供增值服務。畢竟,用戶是因為用了支付寶才會用“余額寶”,有了微信支付才會用“理財通”。所以,阿里和騰訊真正的比拼,不在零錢理財,而在商業生態。
萬擎咨詢CEO魯振旺認為,移動支付和移動理財是未來的趨勢,預計未來一兩年,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會占據主導地位。
提示
移動支付風險易被忽視
“理財通”在“常見問題”中稱“從貨幣基金理念年化收益來看,沒有出現虧損的記錄,收益穩定,風險性小”。但其實在宣傳過程中,有關風險易被公眾忽視。
無論是“余額寶”還是微信支付,本質都是移動支付。億邦動力網總編輯賈鵬雷提醒,移動支付、理財雖是趨勢,但也存在很多限制,尤其是支付安全問題。
近日來,包括支付寶被盜、個人信息泄露事件頻現,雖然有保險(放心保)公司全額賠付,但安全軟肋可見一斑。業內人士建議,“余額寶”“理財通”等產品更適合閑散資金理財,大額資金不宜長期存放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