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創業投資 » VIP客戶質疑“步步穩”理財變“步步騙”

VIP客戶質疑“步步穩”理財變“步步騙”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4-01 09:54  瀏覽次數:20
  本想靠購買理財產品獲得一定收益,沒想到一年過后一分錢沒賺到,竟然倒虧41.1萬元之巨,苗先生覺得自己實在是難以接受。日前,苗先生帶著他和恒生銀行簽訂的理財產品認購協議來到本報,投訴恒生銀行杭州分行“像設賭局一樣讓客戶虧錢”。
  聽了推薦,400多萬買了同一個理財產品
  作為一個具有一定經濟實力又有理財意識的人,苗先生多年來一直通過各大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收益頗豐。2010年前后,苗先生接觸到了恒生銀行杭州分行的理財經理,對方熱心向他推薦產品。
  “之后我就購買了恒生銀行的理財產品,一開始投入的資金才幾十萬元。后來由于理財經理不斷追著我,給我推薦各種產品,就越買越多,資金追加到了100萬元左右。”苗先生說,2013年1月,他之前買的產品到期了,理財經理何小姐又推薦他買“步步穩”系列的產品。
  “何小姐極盡夸張煽動之能事,說"步步穩"年化收益率高達10%-12%。我一開始有些懷疑,但她說除非打仗了,否則這個產品都不可能虧錢的。她還慫恿我在這個產品上多投錢,本來我的資金都是分散投資的,但聽她說收益如此之高,就打算追加本金。”盡管心動不已,但考慮到一下子投入幾百萬,苗先生還是有點擔心的。所以,在簽訂認購協議前,他反復詢問產品風險。
  “然而,何小姐每次都和我強調"步步穩"是一款優質產品,又說恒生銀行是國際性的大銀行,我是該行的VIP客戶,他們推薦給我的產品絕對是最安全的,可以放心買。之后,她為了讓我盡快購買,連我在醫院看病時都親自趕過來催促我去他們銀行簽協議。”
  在苗先生提供的《部分保本投資產品認購申請表》中,記者看到,最終他的投資本金高達411萬元。
  而據苗先生說,此前3年他在恒生銀行杭州分行購買的理財產品,都是分開買幾個的,只有這一次,一次性用這么多資金買了“步步穩”。“最后簽協議的時候,為了讓我下定決心,何經理還特意把一位楊行長叫來,說這是該行的行長,由他保證這個產品是可靠的。當時,楊行長也是信誓旦旦說絕對不會虧錢的。”面對這樣的攻勢,苗先生終于在2013年1月23日簽訂了產品認購協議。
  客戶質疑恒生銀行有誤導與欺詐之嫌
  第一次意識到“步步穩”并不穩當是三個月后的事情了。“該產品一季度披露一次信息,第一個季度過后,我就發現產品收益不如想象中那么好,何經理就說這個產品是有點危險的,我們當場就吵起來了,她讓我不要著急,說還有9個月呢。此后的兩次披露,情況越來越差,我心里越來越急,卻也沒有辦法,套進去的錢拿也拿不出來,只能干著急。”
  今年1月23日,產品到期了。“我去銀行結算,最終虧了10%,整整41.1萬啊!”虧了這么多錢,苗先生心情很郁悶。而最讓他難受的是,當初他還推薦該產品給其他幾個朋友,他們也都買了“步步穩”,幾個人的資金加起來也有兩百萬左右。
  “自己虧錢還能扛得住,害朋友虧錢,就太難受了。”回想起當初整個認購過程,苗先生覺得,恒生銀行杭州分行有誤導與欺詐之嫌。
   “首先,這次簽認購協議之前,他們沒像以前一樣給我做風險評估。此前我在股市上虧過800多萬,所以此后是不碰股票的。這一點我公開告訴過所有理財顧問,何經理也該知道的。如果給我做風險評估,我肯定會選擇不做股票類投資。而"步步穩"的投資是與股票掛鉤的,這一點雖然認購協議上有寫出,但他們并沒有明確指出與提醒我。其次,產品到期后我去查詢了"步步穩"系列產品此前的收益狀況,發現并不穩定,也有虧損的,而何經理與楊行長自始至終沒提到過風險,只是和我強調收益。”苗先生認為,光是這兩點,他們就侵犯了客戶的知情權,有誤導與欺詐之嫌。
  思前想后,他又覺得,自己前幾年賺了點小錢,似乎是銀行有意在“放長線釣大魚”,等的就是讓他追加資金,最后狠狠坑他一筆。
  銀行“楊行長”名片上所有信息都是假的?
  拿回虧損的本金后,苗先生幾次與恒生銀行杭州分行協商,希望對方給他一個說法。“他們一直強調這只是部分保本的產品,也不承認以前說過絕對不虧錢。我覺得虧錢了自己也有責任,但他們也有誤導和欺騙的責任。我的錢虧了就算了,但希望給我的朋友一些補償。楊行長一開始說可以的,讓我不要和其他客戶一起吵,我也就沒吵,沒想到這只是他們的緩兵之計。現在事發已經兩個月了,他們再也不認賬了。”
  前幾天,記者撥打了苗先生提供的何經理與楊行長的名片上的電話。何經理的手機與辦公室電話均無人接聽,楊行長的手機與辦公室電話撥通后,均被對方告知這是其他人的私人電話,與恒生銀行沒有任何關系。此外,楊行長名片上的頭銜是“個人理財服務助理副總裁”,也不是分行行長。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隨后,記者多次撥打楊行長的電話,始終沒有聯系上。
  上周,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企業傳訊部對商報記者表示,銀行方面經過核實,“楊先生”是該行杭州分行員工,記者提及楊先生的職務、公司座機以及手機號碼等信息,均為該員工四年前使用的舊名片信息。
  四年前的舊名片,為何在去年還發放給客戶呢?
  對此,苗先生質疑該行員工一開始就有行騙嫌疑。“如果是誠信的生意人,怎么可能會給客戶一張信息全部錯誤的名片呢?我看他們就是存心欺騙,搞不好打算事發后就離職,讓人再也找不到他們。”
  恒生銀行:不能透露客戶的情況
  上周四,苗先生再次趕到恒生銀行杭州分行,與“楊行長”進行最后一次協商。“協商中,我明確告知他,這是我與他們最后一次面對面的協商。我只是希望他們負起該負的責任,而不是這種不聞不問的態度。他說3月31日中午前一定會給我一個答復。此外,對于他現在的身份,他說并不是行長,也不是名片上的個人理財服務助理副總裁,而是財富管理與零售銀行主管。”
  昨晚8點半,苗先生向記者反映,恒生銀行杭州分行昨天給他的最后答復是“事情已經請示總部,需要重新調查”。也就是說,依然沒有給他一個解決方案。
  “此事已經拖了兩個月,浪費了我多少時間。本來過幾天我要去香港公干,因為此事也不得不取消。我希望他們能夠盡快給我一個解決方案,而且要就此前對我的誤導與欺詐進行道歉。”苗先生說。
  昨日,記者再次聯系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希望能夠得到“楊行長”對此事的解釋與回復。然而,對方依然表示,只能由企業傳訊部來與媒體對話,但企業傳訊部亦不便透露任何與客戶有關的情況。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