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創業投資 » 理財產品建“身份證”可防被“飛單”

理財產品建“身份證”可防被“飛單”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4-08 08:38  瀏覽次數:29
  銀行理財經理私自向客戶出售非銀行渠道理財產品,而到期后理財產品無法兌付的情況時有發生。近日,銀監會下發了《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于2014年銀行理財業務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今后,到銀行購買理財產品,不用再擔心遇到銀行員工私賣投資產品,因為正規的理財產品都將有編碼供查詢,這意味著理財產品“飛單”將得到有效避免。
  調查:一筆“飛單”可收入上萬元
  據了解,所謂“飛單”,是金融業內的俗稱,通常指銀行理財經理私下推薦銷售非本行發行或代銷的理財產品。2012年11月底,因某銀行上海一家支行違規銷售“飛單”,“理財產品”遭遇違約,引發投資者抗議,監管部門介入。這成為銀行業員工私售“飛單”造成糾紛的首個案例。近年來理財市場方興未艾,“飛單”案件屢禁不止,受害者為獲得賠償,往往將銀行列為被告。
  一家城商行的理財經理告訴記者,通常一些理財經理的手中都會有很多投資公司、信托公司發來的產品書,這些“飛單”集中在房地產信托、私募股權等產品,報出的年化收益率普遍在10%以上。而業內“飛單”給理財經理的傭金都在1%左右,由于信托類產品投資門檻一般都是100萬元起,因此賣一款信托產品就有1萬元以上的收入,面對這種誘惑,少數理財經理可能就會私下向客戶兜售“飛單”。
  新規:理財產品有了唯一性編碼
  “已經收到總行發出的自查通知,并啟動了自查行動,銷售人員如有違規行為將立即開除。”一家股份制銀行個人財富管理中心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總行的《通知》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排查的重點是銀行客戶經理和理財銷售經理等一線人員的銷售行為。
  業內人士認為,正是由于銀行理財產品的披露程度不夠,給“飛單”造成了可能的空間,而高傭金也驅使一些理財經理不惜為此而冒險。《意見》要求,銀行發售普通個人客戶理財產品時,需在宣傳銷售文本中公布所售產品在“全國銀行業理財產品登記系統”的登記編碼,由于具有唯一性,客戶可依據該編碼在“中國理財網”查詢產品信息,未在理財系統登記的銀行理財產品一律不得銷售。
  提醒:可查托管賬戶防“飛單”
  專家提醒,銀行體系內的信托類產品經過較嚴格的風險篩選,其風險較系外產品會可控一些,收益率也會低一點。投資者碰見信托類等高收益產品時,首先要多個心眼問問理財經理是哪個機構發行的;其次,一般銀行正規渠道發售的信托類產品托管賬戶都是在本行,而“飛單”的托管賬戶可能是在他行。
  到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時常被“飛單”擊中,也就是說,好多客戶是沖著銀行的信譽去的,卻時常被理財經理忽悠買了銀行以外的產品。今后,銷售人員兜售“飛單”將被開除。日前,記者了解到,省內部分商業銀行已經收到總行轉發的《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于2014年銀行理財業務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對全年的理財監管工作提出了強化非現場監管、管理架構上探索事業部制、鼓勵理財業務探索新的產品和模式等八大意見。其中,防范理財“飛單”,將是今年銀行理財的重點監管問題,多家銀行目前正在對此進行自查。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