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性理財產品的設計帶有對市場預期的前瞻性,掛鉤標的靈活、多樣、復雜、并有杠桿性的特點。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美國興起,經歷風風雨雨,因收益率高于同期單一結構理財產品,是理財市場的被人追捧的明星,也因巨額虧損讓人避之不及當過反面教材。
構性理財產品是什么?收益如此跌蕩起伏?簡單來說,結構性理財產品指理財產品的投資對象由固定收益類產品與和期權為主的金融衍生產品組成。產品的到期收益率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固定收益證券投資所帶來的收益,另一部分是衍生金融合同所帶來的收益,投資者能否獲得較高的預期收益率取決于后一部分的表現。此產品收益起伏區間的大小與產品的風險級別大小成正比。有兩種極端的情況:如果固定收益部分投資比例為100%,衍生工具部分投資比例為0%,則此產品風險較低,收益較低;如果衍生工具部分投資比例為100%,則收益高風險高。
舉個例子:農行“金鑰匙?如意組合”2014年21期看漲看跌滬深300指數人民幣理財產品,是結構性理財產品的一種,其衍生品掛鉤標的為滬深300指數。該產品投資由兩部分組成:1、理財產品本金的100%投資于固定收益類產品2、固定收益產品的收益部分與滬深300指數掛鉤。在看漲組合中,當此產品到期前一個交易日滬深300指數的收盤價大于產品起息日滬深300指數收盤價,則到期投資者獲得7.3%的年化收益率,如指數小于或等于期初指數,到期時投資者獲得3%的年化收益率??吹M合則相反。
都說存在的即是合理的。2006年結構性理財在我國出現至今,結構性理財產品的發行量呈現出穩步上漲的趨勢。結構性理財產品的發展有金融價格市場化、銀行尋求新的盈利模式、客戶愿承擔一定風險達到超期收益的種種因素。此類產品設計沒有固定的形式,曾被《福布斯》雜志描述為 “自已動手做的衍生品”。它的掛鉤標的可以是傳統的利率、匯率、股票價格、指數、費率、通貨膨脹率,也可以是氣溫變化、選舉結果等等。
簡言之,結構性理財產品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資渠道,其杠桿特點提供了較高收益率的可能性。但,也應看到,結構性理財產品較單一結構理財產品構成復雜,其組合更是多種多樣,從簡單的看漲看跌到分階段、兩期、彩虹期權、障礙期權、或在一產品中看漲一個標的、看跌另一個標的等等。收益率的實現更是有很多的區間及如何觸發的設計。
對有經驗的風險偏好高的投資者來說,投資高收益與高風險的新奇掛鉤標的稀奇古怪的結構性理財產品,那可能讓人欣喜可能讓人憂愁的收益,或能以平和的態度來面對。對于無經驗的謹慎型的投資者,如果也想涉足于此,不妨先嘗試風險級別較低的、簡單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如前文所提農行的看漲看跌滬深300指數人民幣理財產品,讓自已在風險可控的范圍里適度地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