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雙雙下降的進出口數據,海關總署發言人鄭躍聲最終承認了當下中國外貿遇到困難的現實。但就全國出口格局來看,“西風勁吹”的局面趨于明顯。
據海關統計,3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03萬億元人民幣,下降11.5%。其中,出口1.04萬億元,下降9.2%;進口0.99萬億元,下降13.8%;貿易順差468.6億元,去年同期為貿易逆差67.1億元。
據海關統計,3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03萬億元人民幣,下降11.5%。其中,出口1.04萬億元,下降9.2%;進口0.99萬億元,下降13.8%;貿易順差468.6億元,去年同期為貿易逆差67.1億元。
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廣東、江蘇等7個省市對外貿易合計所占比重回落,中西部外貿出口動力較強。
一季度,廣東進出口總值1.36萬億元,繼續位列全國第一。同期,江蘇和上海進出口總值分別為7770.3億和6693億元,北京(含中央在京單位)進出口6664.3億元。此外,浙江、山東和福建進出口總值分別為4641.1億、4029.4億和2372.8億元。上述7省市進出口值合計占我進出口總值的77.6%,較去年同期回落3.1個百分點。
同期,重慶、四川、江西、陜西和甘肅等部分中西部省市的出口增速分別為61.4%、14.8%、13.8%、38.9%和1.1倍,明顯高于同期我國出口總體增速。
今年前兩個月,河南省實現進出口總值540.5億元,同比下降0.3%,居全國第13位,繼續保持中部第一。被河南省政府多次招商進入鄭州的富士康公司,則長期占據了河南省外貿總額的近六成份額,由富士康鄭州工廠生產的蘋果手機,成為奠定河南進出口中部第一的主要貢獻者。
同樣借助于富士康、中興、華為等紛紛落地鄭州,河南開始謀劃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制造基地;而位于西部的重慶,則依托惠普、宏碁、華碩等筆記本電腦品牌企業和富士康、廣達、英業達、和碩、仁寶、緯創等筆記本電腦代工企業,致力于將重慶打造成為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
這些原本位于沿海城市的產業,現在正加速向中西部轉移,而上述產業的由沿海向內地轉移,則開始悄然改變國內的貿易格局。
隨著生產成本上升,以及用電用地制約,支撐廣東外向型經濟發展的一些產業,正在悄悄轉移,而承接產業轉移的內陸地區,則趁勢追擊。
中部省份爭搶富士康等出口加工企業落地,既帶來了就業、GDP,也帶來了出口。一個佐證就是,富士康集團下的鴻富錦精密電子有限公司主要進出口已集中在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