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創業投資 » 透視理財產品收益率

透視理財產品收益率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4-11 08:36  瀏覽次數:54
  近日,網絡上一篇“一季度招行僅有6%的產品實現預期收益率”的消息被瘋狂轉發,記者剛看到這句話的時候覺得不可思議,這對中資銀行理財產品來講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仔細閱讀,發現是媒體為了博眼球而混淆概念。不過,這也給市民理財提了個醒,在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不能只關注產品預期收益率,更要看清產品的本質。
  統計口徑出烏龍
  經過近幾年的理財知識的普及,以及投資者所得到的教訓,現在大部分市民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都已經清楚“預期收益率不等于實際收益率”。而在實際操作中,除了結構性理財產品和銀行代銷的券商、基金、信托類產品,絕大部分銀行的穩健型理財產品還是能夠實現預期收益率的,而且這類穩健型產品的數量也是占比很高。
  近日某媒體的一篇文章表示,從今年一季度的情況看,招商銀行(600036,股吧)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與實際收益率吻合度墊底,理由是該行今年一季度到期的理財產品共有461只,已公布實際收益率等于預期的僅28只,吻合度僅為6.07%。乍一看,讓人以為招行461只到期產品中,只有28只實現的預期收益率,這樣的銀行理財市場絕對是大新聞。不過,細看之后,這則新聞以偏概全,確有博眼球之嫌。因為461只到期產品并非全部公布了到期收益率,有433只缺少收益資料,換個角度來說,在招行已公開收益率的28只產品中,實際收益率都達到預期。
  只有結構性產品有問題
  針對媒體質疑,招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覺得這是“躺著中槍”。該行提供給記者的數據顯示,招商銀行2014年一季度到期理財產品共552只,其中,歲月流金、鼎鼎成金、信托理財系列(睿享、股票優先級)、外幣歲月流金共538只全部達到最高預期收益率。
  一季度到期的以黃金、匯率、境內股票指數等投資資產作為掛鉤標的各類結構化理財產品14只,平均收益率達4.7%,其中7只獲得了超過保底收益之上的超額收益,到期最高收益甚至超過8%,另外7只獲得保底收益
  可以看出,未能實現預期收益率的罪魁禍首就是結構性產品,而且無論是中外資銀行,只要是掛鉤股市、匯率、黃金等市場的結構性理財產品,都會有未能實現最高預期收益率的情況發生,這也是很正常的。銀率網數據顯示,2013年11月份未達最高預期收益率的11款產品均為結構性理財產品。根據普益財富的統計,2013年10月到期銀行理財產品共計3596款,2244款公布了到期收益率,其中有14款未實現最高預期收益率,招行在其中占10款,且這10款均為結構性產品。
  保底收益成結構性產品亮點
  理財專家表示,結構性理財產品把投資者投入的資金分成兩部分,一部分資金用來投資銀行存款、債券這些低風險產品作保障,另一部分資金用來掛鉤外匯、股票、指數、匯率等高風險產品博取高收益,通過兩部分資金的分布比例以及掛鉤產品的回報率設計,博取一定幾率的高收益機會。簡單來說,其實是放大最高收益率,減小了高收益的概率。
  這種產品設計的初衷是為了利用杠桿實現以小博大的效果,只有跟蹤的標的和當初判斷的走勢一樣,我們才能拿到吸引人的高收益率。但是現實中實現高收益率的概率是極低的。
  理財專家建議:如果你愿意以較低的概率去賺取12%的高收益率,你可以選擇這種產品;如果你只想賺取銀行理財產品正常5%-6%的收益水平,就要避開產品名字或者是投資范圍里有“結構性、跟蹤、掛鉤、觸碰、聯動股票指數(也可能是黃金、匯率等標的)”這種詞匯的結構性理財產品了。
  值得一提的是,中資銀行發行的結構性理財產品除了保本之外,還有部分產品設置了最低收益率,如廣發銀行近日發行的“歡欣股舞”2014年第13期 (滬深300指數期末雙向連續型帶觸碰條款)產品,期限177天,預期年化收益率幅度在4.5%-10.25%;農行發行的2014年第17期看漲滬深300指數人民幣理財產品,期限33天,預期收益率的區間為3%-7%;招行的兩款結構性產品,最低的年化收益率甚至達4%。最低收益率是此類產品的亮點,
  相比之下,外資銀行的大部分產品僅做到90%的本金保障或100%保本。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