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話題“一個月工資不夠花”在微博引起熱議,網友紛紛吐槽工資不夠花,自稱是“月光族”“負翁”。那么,一個月工資怎么不夠花呢,錢都用到哪里去了呢?嘉豐瑞德理財師就在平日工作中遇到這樣一位朋友:
王先生是滬上某公司軟件工程師,今年28歲,月入8000元,收入不錯,但工作多年卻身無余款,一年到頭都不知錢花到哪里去了,仿佛沒吃什么,也沒玩什么。王先生是非常典型的“月光族”。來看他每月開支,住宿2000元,給父母1000元,生活費3000元,余下1000元則是交友、添置衣物,剩下的1000則是備用金,留作情況下使用,一年下來,余下的備用金幾等于無。這種現狀讓王先生非常郁悶,他有心節省,卻不知從哪里改變。尤其是隨著年齡增大,成家問題擺在面前,更需要他有真金白銀。
王先生是滬上某公司軟件工程師,今年28歲,月入8000元,收入不錯,但工作多年卻身無余款,一年到頭都不知錢花到哪里去了,仿佛沒吃什么,也沒玩什么。王先生是非常典型的“月光族”。來看他每月開支,住宿2000元,給父母1000元,生活費3000元,余下1000元則是交友、添置衣物,剩下的1000則是備用金,留作情況下使用,一年下來,余下的備用金幾等于無。這種現狀讓王先生非常郁悶,他有心節省,卻不知從哪里改變。尤其是隨著年齡增大,成家問題擺在面前,更需要他有真金白銀。
不唯王先生,很多年輕人都是如此,受到消費觀念影響,他們多“今朝有酒今朝醉”,但嘉豐瑞德理財師發現一個奇怪的規律:到一定年紀時,這批人往往會“浪子回頭”,開始注重積蓄,乃至投資理財。雖不說為時已晚,但此前浪費的青春和金錢實在可惜。
還是以王先生為例,怎么幫他把“失去”的金錢“找回來”呢?嘉豐瑞德理財師認為,王先生開支太大,且沒有計劃。理財師建議他將每月收入分成兩部分,強制儲蓄,每月存3000元,消費則看菜吃飯,根據所余資金合理消費。具體落實第一步就是記賬,經驗告訴我們記賬是控制支出最好的方式,可從中知曉哪些錢不該花,哪些錢是可以少花,如此養成良好習慣,花錢就心中有數了。
光節流是不夠的,還要開源,王先生應該努力投資自身,參加培訓,努力表現,爭取升職加薪,以期獲得更高的收入。再就是理財了。當積蓄到一定階段時,就要學會理財,讓錢生錢。比如說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可多購買余額寶等投資門檻低的理財產品,雖收益不是太高,但“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吧。等資金積蓄到一定程度,比如說五萬,或十萬,則可選擇收益率更高的信托和P2P產品,比如說王先生通過在嘉豐瑞德理財師的建議下認購了宜盛財富的月月盈、宜盛寶等產品,通過高收益為今后成家立業積累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