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創業投資 » 結構型理財品頻現巨虧

結構型理財品頻現巨虧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5-08 09:02  瀏覽次數:21
  近日,苗先生所購411萬元結構型理財產品出現41.1萬本金虧損的事件,成為理財市場關注的一大焦點。
  據了解,目前銀行發行的結構型理財產品盡管都是90%以上保本的,但夸大的預期收益率和兩極分化的到期收益往往成為投訴重點。此外,結構型產品信息披露不透明使得風險隱匿其中不易覺察。
  外資行結構型產品巨虧多
  據了解,苗先生于2013年1月購買恒生銀行“步步穩”系列產品,當時他一次性投入411萬元,一年投資期后,虧損了41.1萬元。不但沒有達到預期收益率,本金反而虧損10%。
  結構型產品中外資行均有發行,為何近年來外資行頻現巨虧?
  一位股份制銀行資深理財經理告訴記者,這主要和外資行的客戶結構以及產品有關。一方面,外資行的理財客戶都是高端客戶,其開戶起點都是15萬~20萬元以上,百萬級別的不在少數;另一方面,外資行的理財產品類型比較單一,其主打的產品都是結構型產品。“這導致投資者的大筆資金聚集在同一類型產品上,一旦出現虧損就是巨虧。”
  信披不透明匿藏風險
  信息披露不透明也是結構型理財產品的一大隱患。據銀率網統計, 結構性理財產品的到期信息披露率遠低于非結構性理財產品, 2014年一季度,到期的564款結構性理財產品中,僅199款披露了到期實際收益率,披露率為35.28%,而非結構性理財產品的到期收益披露率為72%。“這意味著64%以上的結構性理財產品的實際收益率,我們是不得而知的。”
  而在披露了實際收益率的結構性理財產品中,達到最高預期收益率的產品占比為83.92%。
  不僅信披不透明,在已經披露相關信息的少數產品里面,結構型產品到期收益率和其“夸大”的預期收益反差明顯。
  一方面,和非結構型理財產品5.15%的平均實際收益相比,今年第一季度到期的非結構性理財產品的平均實際收益率為4.82%;另一方面, 結構型產品實際收益率是兩極分化的。以掛鉤股票的產品為例,一季度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7.26%,而平均實際年化收益率僅為2.39%。
  銀率網分析師殷燕敏表示通過近些年來媒體曝光、投資者投訴等渠道,可大致判斷,結構型理財產品達到最高預期收益率的概率應低于五成。
  投資提醒:只投入部分資金,分散投資風險
  業內人士表示,結構型理財產品本身就是浮動收益的理財產品,其收益實現情況受市場以及產品本身設計的影響比較大。“相對來說是高風險的產品,并不是看到90%保本或100%保本就可以放心。”
  普益財富研究員吳濘江表示,對掛鉤標的金融工具市場的判斷失誤或時點選擇錯誤,是結構型產品到期不能實現最高預期收益率最主要的原因。
  高收益的同時也意味著其風險較高,對于投資者而言需根據自身情況合理選擇,不可以一味追求高收益。
  吳濘江建議,結構型產品并不適合所有投資者進行,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
  投資結構型理財產品,投資者應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要有正確的風險意識,在看到產品最高預期收益率的同時,也要看到最低預期收益率,兩個收益率水平都有可能是最終的收益水平;第二,要有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者要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第三,投資者要有一定的與產品掛鉤標的相關的投資經驗。
  此外,銀率網分析師提示,結構型理財產品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相對較低,也有可能虧損本金。因此投資者在購買時,最好是作為資產配置的一部分,利用部分投資資金進行投資,分散風險。
  小鏈接
  結構型產品是指在產品設計中嵌入了金融衍生工具,理財產品的收益與金融衍生工具最終投向的標的表現掛鉤的一類理財產品,是將固定收益證券的特征與金融衍生工具特征融為一體的理財產品。結構性產品的最終收益率由掛鉤標的表現決定。
  國內的結構性產品主要的掛鉤標的有股票、匯率、基金、利率、商品、信用、指數,以及對以上標的組合掛鉤,而每一類標的中又有為數眾多的具體標的。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