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創業投資 » 去年理財收益實現率超99%

去年理財收益實現率超99%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5-19 08:57  瀏覽次數:16
  買理財產品時,預期收益率是不少市民考慮的重要參數。日前,普益財富發布報告顯示,從到期理財產品的收益實現情況看,去年所有公布到期收益率的產品中,142款沒實現預期最高收益率,即產品收益實現率為99.60%;而去年未實現預期最高收益率的產品均為結構性理財產品。
  平均到期收益率4.56%
  數據顯示,去年到期的個人銀行理財產品共計45420款,其中35074款公布了到期收益率,所有公布到期收益率的產品平均到期收益率為4.56%。
  在普益財富研究員方瑞看來,99.60%的收益實現率與理財產品的投資資產類型有很大關系,“去年發行的理財產品中,95.99%的產品投資于債券、貨幣市場工具及各種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或其資產組合,這些產品由于其投資資產具備固定收益類屬性,因此可稱之為"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幾乎到期均能實現預期收益率,風險較低。”
  142款未實現最高收益
  有低風險產品,自然就有高風險產品,“剩余4.01%的產品均為"結構性產品"或"證券投資類產品",姑且稱之為"非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方瑞表示,“非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存在到期無法實現預期最高收益率的情況,因此風險高于“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
  數據也證明“非固定收益類”風險確實高于“固定收益類”—從到期理財產品的收益實現情況看,去年所有公布到期收益率的產品中,未實現預期最高收益率的均為結構性理財產品,也就是“非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
  快報提醒
  買理財應看風險承受力
  方瑞建議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時應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的產品,“首先,應配合理財經理真實做好風險測試工作,通過風險評估問卷測試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確定風險承受能力等級;然后,根據風險承受能力等級選擇相匹配的理財產品,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投資者應只選擇"固定收益類"產品,而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投資者才可配置一定比例的結構性等"非固定收益類"產品。”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