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上線25秒即被搶購一空,但是票據融資市場的規模有限,信息不透明也是擺在眼前的絆腳石。
票據理財如何玩?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火爆,投資者教育突飛猛進,但是說到票據理財產品,還是有很多理財人不太明白。
其實,票據理財產品屬于借款理財產品,本質是承兌匯票,即拿著此票據,到期后去銀行可以直接取錢。票據貸主要是指企業以銀行的承兌匯票作為質押擔保,通過互聯網平臺向投資者募集資金。
據記者了解,這類理財產品屬于非標類,不同于之前的貨幣基金類產品,等于是非標資產從銀行轉出來的一種方式,其收益率都會高于標準產品。所謂非標類,即非標準化債權資產,包括未在銀行間市場、交易所市場交易的債權性資產,包括但不限于信貸資產、信托貸款、委托債權、承兌匯票、信用證、應收賬款等。
新浪方面宣稱,“微財富金銀貓票據”8.8%固定年化收益,銀行承兌,保本保息。該款產品僅售3天,1元起投,購買限額5000元/次,搶購次數不限,理財周期為2~6個月。出乎意料的是,產品上線25秒就被搶購一空。
完全安全無風險?
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這是個亙古不變的投資真理。抱上銀行大腿的票據理財產品其實也暗藏不安全因素。
微財富方面表示,“這款票據產品是經過專業驗票團隊查驗,且托管銀行進行第二次查驗的,確保真實有效,安全性極高,唯一的風險就是銀行倒閉,另外還委托了大眾保險和太平洋保險(601601,股吧)承保。”
除了存在銀行倒閉的風險,萬一承兌方發生問題不兌付也是有可能的。此外,雖說背后有銀行的承兌擔保,風險較低,收益穩健。但是,票據貸存在的風險主要還是票據本身的真假,如企業利用假票據融資或沒有嚴格背書出現一票兩用等法律風險。
能逆襲寶類產品嗎?
繼余額理財之后,票據類定期產品是否會成為互聯網理財的新趨勢?
華泰證券(601688,股吧)分析師王樂樂認為,市場對財富管理需求很強烈,且投資者愛追求高收益,短期會促使一波票據類理財產品的發展,但監管層的態度更為重要,還有待于看這類產品能否很好規避監管。
銀率網理財分析師殷燕敏表示,票據融資市場的規模有限,信息不透明、規范性有待加強,可能很難成為一種主流的理財產品加以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