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占據市場20%份額的萬能險正被多家保險(放心保)公司“異化”為理財神器在進行銷售。昨日,有消息稱萬能險費率改革有望于今年下半年正式啟動。業內人士指出,這對目前打著高收益率和超短期理財的理財類保險產品銷售會產生一定影響。
披著保險的外衣,卻沒有起到保障的實質,萬能險一直被廣泛詬病。昨日,有消息稱萬能險費率改革有望于今年下半年正式啟動,保監會近期已就此召開過兩次小范圍內部會議,征求費改意見。據介紹,萬能險費改將重點從降低初始費用和退保手續費、增加風險保額等方面著手。
業內人士指出,監管層設立了萬能險今后的一個監管紅線,降低保險公司收費,增加萬能險保障功能,“在要求保險公司讓利給消費者的同時對險企自身經營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目前打著高收益率和超短期理財的理財類保險產品銷售會產生一定影響。”
現象:萬能險變理財喪失保障功能
昨日,記者登錄某保險銷售網站頁面發現,上面銷售的各類預期收益率高達5%甚至5.5%的產品均是以萬能險形態出現。有險企新推了“理財寶”萬能險產品。產品說明顯示,理財期限最短為30天,第31天領取時預期年化收益為4%,91天時預期年化收益6%。以10萬元為例,31天到期凈收益323元,91天為1447元。更有險企推出一款5年期的萬能險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為6%,最低持有期可縮短為3個月。
“萬能險正是因為結算利率的靈活性而被選中成為萬能的"理財利器"。業內人士解釋,萬能險的結算利率本身很靈活(目前全行業萬能險結算利率平均水平大致在4%至5%之間,最高者可到7%上下)。可以看到,很多打著高收益率和超短期理財的理財類保險產品基本不包含保障功能,所以險企在成本計算時通常會將保障費用忽略不計,這一塊成本的降低加上超短期,保險公司自然能夠在短時間內給消費者非常好看的超高結算利率。但是其負面效果也顯而易見,上述業內人士指出,“高收益率勢必導致消費者一擁而上,險企更加人為地強調產品的投資功能和回報收益,而完全不計保障,若險企一旦投資渠道達不到要求,則勢必會影響產品最終收益率,甚至對行業都造成負面影響。”
監管:降收費上限 增風險保額
昨日,消息稱保監會近日內部下發“關于征求對《萬能保險精算規定(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據報道,此次萬能險費改的重點主要體現在:降低收費上限、增加風險保額及加強準備金監管等。
“保險產品的費改在去年就已經正式開始啟動,此次萬能險改革是對整個費改的細分。”某險企負責人告訴記者,此次萬能險要求降低初始費、降低退保費用,強調險企要給客戶讓利,并通過增加風險保額的模式提高保障額度,進一步提高險企成本,費用降低、成本增加以倒逼險企提升經營管理方面的能力。“萬能險每個月都會公布結算利率,不同險企的結算利率不一,有些高有些低,這個跟險企的投資水平直接鉤掛。而很多時候保險公司將結算利率作為一種策略,強化收益概念引起消費者興趣。”
萬能險費改(征求意見稿)內容一覽
收費上限下調。根據征求意見稿規定,期交萬能險的基本保險費初始費用上限比例,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別為40%和20%,而2007版相關文件的規定則是50%和25%;躉交萬能險的初始費用上限比例,5萬元及以下部分和5萬元以上部分分別為5%和3%,2007版的規定是10%、5%;退保費用比例上限,第一至第五年分別為5%、4%、3%、2%、1%,2007版的規定是10%、8%、6%、4%、2%。
意外和疾病死亡風險保額不低于保單賬戶價值的20%,意外死亡風險保額不低于保單賬戶價值的50%。
影響:超高收益率難達到
業內人士坦言,此次改革強化產品的保障功能,要求險企將保險功能提高,不能把萬能險當做理財產品來賣,這對保險公司在未來產品設計上會提更高的要求,要求他們在經營方面考慮得更細,從而引導保險公司調整業務結構及更加規范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