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因賣情趣產品而受到關注的馬佳佳,到“臉萌”APP的創始人郭列,再到火爆校園的應用“超級課程表”的創始人余佳文,這一批90后創業者開始在商業世界粉墨登場。在這個年紀,大部分人都還在按部就班地找工作,為面試和O ffer而奔走,而他們卻已經拿到投資,早早開始實踐自己的創業夢想。在這個創業群體之中,現在年齡最大的也不過24歲。和其他年齡段的創業者相比,他們有什么特質?尚缺乏資源和人脈,他們的創業能否一帆風順?投資人又是如何看待這個獨特群體?
生于互聯網時代
馬佳佳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之所以決定創業是因為“要去創造價值”。“中文系學那些玩意對當下都沒有意義,我很崩潰。大二的時候我決定干點別的,開始接觸互聯網圈,商業社會是蠻有契約精神的,和那種需要花十幾年去等待一個被寵幸的機會的體系完全不同。”
90后最大的特點就是他們生長于互聯網環境下。起點創業營創始合伙人查立認為,在“地球村”中成長的這一代充滿了可能性。“比如我知道有一個游戲團隊,成員來自日本、丹麥、西班牙,完全是個世界型的團隊,他們都在網絡上工作,這對五、六十年代的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世界的變化太快了,而90后從小就在多種語言的環境中長大,這就是他們的優勢。”
查立對90后創業者幾乎“一見鐘情”。“90后很純粹。他們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追求自我實現,不管賺不賺錢,只做自己喜歡的事。當所有精力都投入進去的時候,事情就容易做好。這跟50、60、70后的創業動機是不一樣的。”
據了解,“超級課程表”已經得到紅杉、策源和真格的千萬級投資,投資人包括徐小平和周鴻祎等,這款應用在一年多時間吸引了900多萬的大學生群體。創始人余佳文認為,90后沒有經驗,也就沒有思維上的枷鎖。“我們的理念是只要我喜歡的東西我就去做,存在即合理。”
在查立看來,年輕就是最大的資本。“國內、國外的成功創業者,基本都是年輕時候開始創業的。”查立投資了一些90后團隊,他更看中的是長遠的投資。“創業的經驗沒法從書本上學,從別人身上學,只能從自己的實踐中學。有經驗會保守,沒有經驗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
復制的魔咒
雖然創業熱情無可抵擋,但無論是80后還是90后,從產品而言,似乎難逃復制的魔咒。王興創辦的校內和美團,多少有點中國版Facebook和G roupon的意味:“臉萌”的原型是加拿大一款非常紅的自制漫畫應用B its tr ip s;中文開發者問答社區Segm entFault,原型是國外同類網站StackO verflow……除了浮出水面的這些產品,其他復制的產品更是數之不盡。
菁葵投資合伙人蔡景鐘并沒有投資過90后創業者。蔡景鐘認為,“他們的視野和生活圈子還是在校園里,創業想象空間有限,大多圍繞校園生活而展開的,或者是抄襲和復制別人的。”蔡景鐘表示,有不少學生的創業是基于老師的意愿,在學校里創業項目存活和發展的幾率是很低的。
IDG資本合伙人李豐投過好幾個90后的項目,他認為年輕一代的需求還沒有很好地被滿足,希望90后創業者往這個方向去做,因為他們更能理解那些未被滿足的地方。
蔡景鐘告訴南都記者,90后在創業路上面臨的瓶頸很大。“創業需要資源和人脈,對于他們來說獲得資源沒那么容易。在北京上海這樣的環境還可以,如果在其他城市機會就更少了。”90后在創業之初,大多為兩三個合伙人或是十幾人的小團隊,但隨著隊伍壯大,在團隊管理上也將面臨巨大挑戰。
一時成敗并不重要
1992年出生的向仁楷大二那年參加了一個創客比賽,但由于他只提出了“頸椎治療”的產品概念,沒有實際產品,最終未能吸引投資人。據媒體報道,如今他根據概念設計出了一款可穿戴設備:一個帶夾子的圓形徽章,可以固定在上衣領口,徽章內置的陀螺儀會實時監測身體傾斜度,與手機聯動,隨時提醒用戶注意坐姿。
事實上,不少投資者認為,創業是一個長期過程。在蔡景鐘看來,90后的創業環境比過去好,投資人、創業競賽越來越多,為90后帶來了更多機會。“社會對年輕人創業的認可越來越高,不時有成功的案例出現,比如像80后李想的汽車之家,各方面對他們的支持也會更多。”
馬佳佳的投資人曾告訴她,不要care數字和營收,只要她們這種強大的、獨特的世界觀發揚光大,就會到達一個高度,但不要透支自己和人脈關系。對于年輕的90后創業者來說,一時成敗顯得并不重要。
途牛網創始人于敦德在25歲便創立了途牛網,大學期間和畢業后他曾在多個網站工作過,迅速積累經驗的同時,也看到了在線旅游市場的商機,最終創業成功。蔡景鐘介紹,很多優秀的團隊是在大學開始創業,但真正的發展都是在畢業之后,獲得投資。“大學期創業是非常好的積累和鍛煉,但大學里產生成果還是很少。”
90后創業者,他們都什么樣?
創業人數:一年比一年多
90后創業的沖動在逐年升溫,根據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2014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3屆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為2.3%,比2012屆的2%高0.3個百分點,比2011屆的1.6%則高出0.7個百分點。據統計,2013屆高職高專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為3.3%,高于本科畢業生1.2%.這說明了,學歷高的學生就業前景明朗,還是文化程度越高的畢業生,創業的沖動越越低?
創業年紀:最小20歲
在中國新一代富豪中,“85后”甚至“90后”創業大軍已經嶄露頭角。在今年3月初《福布斯》發布的“中國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最新榜單中,30位創業者平均年齡27.1歲。其中,年齡最小的只有20歲,年齡最大的也不過29歲。
經濟條件:家庭環境中上居多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90后的創業者中,家庭的經濟條件也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有統計顯示,來自“私營企業主”、“企業經理人員”、“個體工商戶”等家庭的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最高,其創業資金82%以上依靠父母、親友和個人儲蓄,來自商業性風險投資和政府資助的只占1%.這說明,有創業意愿但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的畢業生就不容易實現創業夢想,政府需要在啟動資金方面幫助經濟困難的創業者。
創業行業:互聯網最多
在《福布斯》發布的“中國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榜單中,從行業分布來看,2013年我國青年創業者創業活動主要集中在互聯網行業,8名創業者憑借該領域的創新成果成功上榜。此外,電子商務、科技和媒體三大領域的創新活動也相對活躍,共有14名青年創業者入選榜單,幾乎占據了排行榜的“半壁江山”。目前中關村所有創業者中,34歲以下的比例占到33%.在電子信息領域,有1/3的創業者年齡在30歲以下。
[觀點]
從投資的角度看,我們會更愿意選擇更成熟一點、有資源的、有創業經驗的團隊,或是帶著資源進行第二次創業的,第一次創業的結果并不重要。———菁葵投資合伙人蔡景鐘
90后創業群體的量不是很大。我們投資項目不論年紀,還是看人,看產品,看怎么做。我覺得馬佳佳挺好,很多90后正在做的事情,是60、70后不敢去做、也想不到要這么做的?!瘘c創業營創始合伙人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