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近年中,又到銀行“中考”時期,銀行理財產品密集發行且收益有所提升。近期,在工商銀行(601398,股吧)重慶市分行發布的最新一期理財產品中,一款代碼為CFXT4550的產品最高預期年化收益率就達到5.5%,且5萬元就可購買,投資期限為364天。同時,重慶銀行6月24日也推出了一款預期年化收益率為6.00%的理財產品,投資期限為204天。
在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漲水”的同時,由于受到流動性寬松的影響,余額寶等“寶寶”類理財產品收益率卻持續走低,余額寶6月24日發布的七日年化收益率為4.49%,相比年初最高的6.74%大幅下跌,相較銀行理財產品已經沒有優勢。
還有投資者發現一些網貸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高達8%、9%、10.5%。
面對如此多的理財產品,投資者該如何選擇?
比收益同時還要看風險
單純從收益看,P2P網絡借貸平臺的預期理財收益顯然是最高的,但相對風險也較大。
P2P網絡借貸平臺是以網絡公司為中介機構,對接個人投融資需求。由于門檻低、效率高,許多無法通過銀行獲得貸款的普通人借此得到了小額貸款。同時,資金提供方獲得了較高收益。一些網貸平臺的P2P理財產品甚至號稱年化收益率20%以上,部分產品投資起點低至50元。不過業內專家認為,根據目前傳統的監管模式,很難監督網貸公司的操作流程,投資者要警惕網貸公司只是把錢吸進來,而沒有真實的投向。而且許多網貸公司看上去沒有違規,實際上它怎么處理資金就很難說了,“保本”、“安全”的宣傳未必可信。
而銀行理財產品在風險的控制上顯得更為嚴謹。重慶工行相關人士介紹,他們發行的這款產品投資方向主要分為三個部分,0~80%為高流動性資產、20%~100%為債券類資產、0~80%其他資產或資產組合。雖然該產品屬于非保本浮動類,但產品風險較低,而其銀行會加大監管力度,力求達到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從目前重慶工行已經兌付的理財產品來看,全部實現了產品預期收益。
比渠道大銀行不輸網絡
余額寶的紅火,很大因素是它購買和贖回的便捷。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渠道也不再僅僅只是局限于柜臺,各家銀行都推出了網銀,手機銀行、理財早市、理財夜市等多種購買渠道。對于消費者而言,也避免了去營業網點排隊的麻煩。如工行此次發行的理財產品,除了到網點購買,還可以通過登錄網上銀行購買。
要高收益可鎖定投資期限較長的產品
對于產品的投資期限,工行相關人士建議,如果投資者對流動性要求不高,在目前收益率尚不穩定的情況,可以通過選擇期限稍長的產品來鎖定較高收益,畢竟在產品募集期,投資者資金是不計息的。“如果經常選擇短期理財產品,也會給投資者帶來損失。”
而余額寶等“寶寶”類產品,更適合用來打理投資者手中短期、小額的錢。
商報記者 周洋
商報記者 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