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量商家利用世界杯做產品促銷時,銀行也盯上了球迷的錢袋子,多家銀行借世界杯大搞產品營銷,推出球迷專屬理財產品。一家國有大型銀行,將于7月14日凌晨3點發售一款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為5.1%,5萬元起售;一些中小銀行也順勢推出多款世界杯理財產品。從收益看,牽手“世界杯”的理財產品收益率較同類產品稍有提高。
余額寶以其門檻低、收益高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眼球,它的迅速擴大將投資者帶入了“1元理財”時代。與此同時,銀行舉起反擊大旗,多家銀行攜手貨幣基金小幅試水銀行系“寶寶”產品后,各類銀行系“寶寶”產品如雨后春筍般瘋長。雖然銀行“寶寶”優勢較大,從規模看卻遠遠比不上互聯網“寶寶”。銀行系“寶寶”們的野蠻生長,就是因為余額寶喚醒了草根投資人群的投資理財意識。
7月以來,銀行短期理財產品出現收益率、發行量雙下滑的情況。本周個別銀行在向客戶推薦理財產品時,都將重心轉移到了中長期理財產品上。銀行理財人士預測,下半年銀行短期理財產品收益率將保持在較低水平。梳理今年以來銀行短期理財產品情況不難發現,年初銀行短期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處于高位,平均年化收益率在6.1%左右;隨后兩個月,平均年化收益率開始走低,約在5.5%至5.8%;到了五六月份,平均年化收益率持續下降,約在5.3%附近。而隨著上半年的結束,銀行短期理財產品不但沒有挽回頹勢,反而出現了繼續下滑的苗頭。
目前市場上涌現出一類票據理財產品,那么理財人如何挑選這類產品呢?
首先,投資者應該挑選互聯網大佬或者自己信得過的專業理財平臺。其次,普通投資者在投資這類產品時,一定要了解產品實質,比如承兌銀行是誰、融資用途是什么,并查閱相關企業資質,千萬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率。最后,投資者應當注意購買日和起息日的間隔。一些平臺為了達到宣傳效果,往往冠以超高的預期年化收益率,但這樣的預期高收益并不等于實際的收益率。如有的平臺購買日和起息日之間就相差了7天,在這7天當中投資的資金就無收益或只享有活期利率,使得投資者獲得的實際利率比預期收益率低。
據金融界金融產品研究中心統計,本周銀行理財產品預期周均收益率創出新低。7天期限理財產品的周均收益率有所提高,其它各期限理財產品的周均收益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從收益率分布來看,各期限預期收益率最高產品屬股份制銀行、外資銀行和城商行。其中恒豐銀行的一款產品以5%的預期收益率奪得了14天期限第一的位置;南京銀行(601009,股吧)一款6個月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以6.3%的預期收益率居同期限產品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