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傳承的問題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在未來5-10年內,家族傳承的需求將產生爆發式增長的態勢。而“富不過三代”依然成為困擾一代企業家的魔咒。中國的家族傳承為何成為難以銜接的紐帶?
隨著第一代企業家財富積累的完成,家族傳承已經成為迫切需求。根據《2012胡潤財富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底,我國共有102萬個千萬富豪,其中有6.35萬個億萬富豪。這些富豪中大部分都面臨著家族傳承、企業交班的問題。報告中顯示,這些富豪中,千萬富豪的平均年齡為39歲,億萬富豪的年齡為41歲,由于年齡的關系,眾多知名的企業家如王石、柳傳志、宗慶后、馬云等等紛紛開始隱退或淡出管理層。企業如何接班?家族財富如何傳承?這些問題已經鮮明地擺在“創一代”的眼前。
“富不過三代”成為魔咒
“現在我和下一代無法溝通,很多理念都不一致,他們也不愿意繼承我的衣缽,就算愿意管理我的企業,交給他們我也很不放心!”一位不愿具名的知名企業家的感慨,道出了第一代企業家對于家族財富傳承的焦慮。
事實上,家族的傳承問題在世界范圍內都是一個難題。麥肯錫曾做過的一項調查表明,“全球范圍內家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為24年,其中大約只有30%的家族企業能延續到二代,而傳至第三代的比例少于13%,只有5%能在三代以后還繼續為股東創造價值。”
? 在中國,這一比例更是大幅降低。根據2011年的12月公布的《中國家族企業發展報告》中指出,由于家族企業兩代人在交接班意愿的契合度上存在較大差異,超過3/4的中國家族企業在未來可能面臨較大的傳承障礙。事實上,隨著家族企業核心創始人的離任或離去,二代無意繼承家族企業、對家族企業的經營不善、或陷入家族紛爭的事例多如牛毛,這些傳承的弊端直接導致了家族企業的失敗。“富不過三代”、甚至“富不過二代”的魔咒成為中國家族傳承揮之不去的噩夢。
在這點上,無數家族傳承失敗血淚史就是例證。就在今年5月,深市上市公司海翔藥業(002099,股吧)的董事長羅煜竑清空其持有的海翔藥業所有股份5940萬股,敗光了所有家業。作為“創一代”羅邦鵬耗費了40年將一個鄉鎮日化工廠打造成上市公司,而二代羅煜竑只用了4年時間就把這來之不易的基業敗給了別人。
? ? 不僅如此,隨著家族內部掌門人的離去,后代爭奪財產也成為家族財富傳承的“硬傷”。2011年的澳門賭王何鴻燊的家族爭產戰,四個妻室和至少17名子女,為了32億美元的巨額財產打得“頭破血流”,使得家族財力、人力損耗無數,家族形象盡毀,簡直成了一部丑聞的連續劇。在內陸,真功夫集團因家族企業股權結構不合理,導致家族內部成員因為利益分配不均而最終升級為家族內斗,限制了企業的發展,也成為業內的笑柄。太多的家族在根基未穩時就開始有“倒塌”的跡象。
文化精神的傳承才是關鍵
一幕又一幕的傳承悲劇,充分暴露了家族財富傳承的軟肋。是什么原因阻礙了家族傳承?
? ? 由于中國一代企業家財富積累的時間才短短三十年,社會的諸多因素使得家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需要花費太多心血和精力。諸如私有財產保護措施的不足、競爭環境的激烈以及企業運營成本的高企,使得一代企業家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如何讓企業生存和發展上。“大多數第一代企業創始人到現在還在非常辛苦地工作,靠著勤勉和奮進維持著家族企業的發展壯大。”一位家族企業負責人介紹。
在這樣的情況下,目前中國的一代企業家所謂的傳承,大多只是家族企業的傳承,他們主要依靠企業股權、資金等利益要素作為家族傳承的載體。利益當前,家族內部的群體在利益失衡時容易引發戰爭,不僅會兩敗俱傷,甚至連第一代企業家打下的江山都難以保全。
“第一代企業家為下一代提供非常好的教育條件(比如送子女到歐美發達國家留學深造),但是家族的文化并沒有建立起來,第一代企業家的精神并沒有流傳下去,導致二代與一代的理念和行事風格相差甚遠,在家族傳承的問題上易產生分歧。”
事實上,全球知名的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沃爾瑪·沃頓家族等名門望族,無論是在動蕩期還是平穩期,都能傳承數百年,順利實現家族財富的傳承,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對于家族精神和理念的傳承。而對于中國家族企業而言,這種依靠感情、文化和一種家族的精神作為家族傳承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也正因此,一位正面臨家族傳承難題的第一代創始人的話似乎道出了家族傳承之所以難的“真諦”:
“第一代太過忙碌于企業,使得沒有時間顧及家族精神的建立,而二代早早就接受了西方先進教育理念的熏陶,對第一代的諸多做法并不贊同。兩代之間情感和理念的‘失聯’,是當下阻礙家族傳承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