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互聯網“寶寶”收益大幅縮水,在4%~4.6%之間徘徊,而就在以余額寶為代表的貨幣基金將要跌破4%的時候,互聯網金融似乎又找到了另一個“神器”—保險理財。
近日,多家與互聯網金融平臺聯姻的保險公司,推出6%甚至7%預期收益率的保險理財產品,引發投資者追捧。不過,理財分析師提醒,保險理財產品在推廣宣傳中提到的超高收益率,是否能夠保證實現值得關注,因此投資者需謹慎對待。
保險網絡理財收益有點高
7月15日,京東金融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16日上午十點開售一款名為超級理財之“安贏一號”的理財產品。根據介紹,該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達6.9% ,最低門檻為1000元,單筆小于20萬,用戶可多次購買,無購買手續費,該產品一出,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的眼球。“今年以來,互聯網理財產品收益率持續下滑,有高收益要求的用戶持續流失。為留住用戶,電商理財平臺不得不開始推出更多高收益的理財產品。”京東金融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推出的產品屬于投資理財型壽險險種,兼顧預期年化收益率6.9%和身故賠償賬戶價值的1.05倍。
“噱頭”十足謹慎投資
有業內人士表示,除了較高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外,“低門檻”也是網絡保險理財產品吸睛的原因。
“另外,互聯網保險理財產品免除了多項費用也讓不少投資者青睞。”記者看到,昆侖健康保險的存樂理財保障計劃就免除了初始費用,無保單管理費 、無風險保費,無保單生效期滿3個月后的部分領取費用或退保費用。此次京東推出的“安贏一號”也是宣稱購買免手續費 、持有一年以上(含一年)免手續費。
盡管有吸引眼球的高收益和“低門檻”,但事實上,不少投資者都有這樣的疑問,這動輒超過6%的高收益最終能否兌現?
有分析師表示,保險類理財產品在推廣宣傳中提到的超高收益率,并不能夠完全保證實現。“因為監管部門對保險產品有收益保證紅線要求,以萬能險為例,這類保險產品最多只能向投資者保證年化2.5%的收益率,其他"溢價"部分不在保證之列。所以,保險類理財產品是否可以實現營銷宣傳中的超高收益率,完全要看產品的具體運作情況。”
某保險專家表示,和銀行理財產品不同,互聯網保險理財產品簡介中經常可以看到兩個收益率,預期年化收益率和保單最低保證年化結算利率。后者是合同約定的匯報最低限,投資者可以放心拿到,但是能否達到產品介紹的5%~7%的預期年化收益率,“這個不好說,可能有一定風險”。
“互聯網保險理財正處在剛起步階段,保險公司一般都會盡可能給予客戶預期年化收益率,這樣可以在這一波互聯網保險理財浪潮中確立自己的領先優勢,”上述分析師認為,“可能有的險企為了維護聲譽和在互聯網的信譽度會進行補貼,但一直在超高收益階段補貼并不現實,也不是長久的發展之際,具體是否會像銀行理財產品那樣實行隱形剛性兌付,現在下結論為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