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下半年或“穩中有降”,理財要打穩健牌
? ? 據南方都市報消息 上半年整體理財收益率一路下探,不少人把“寶”押在下半年,要為閑錢找一個好去處。在普通市民看來,不論是金融機構還是互聯網企業,更愿意把他們發行的理財產品當成“較高收益的存款”。由于市場資金面趨緩,加上“季末效應”的遠離,各路銀行的攬儲需求不太強烈,對理財產品的收益也有波及。
? ? 收益率回調 激進選擇空間小
? ? 就在本月中旬,銀監會下發的“35號文”,重申理財產品銷售時不得有“保本保收益”類似剛性兌付的介紹、不得使用小概率時間夸大產品收益率或收益區間、不得代客戶簽署文件、不得挪用客戶資金等要求,并且明確要求銀行理財產品之間相分離,本行理財產品之間不得相互交易,不得相互調節收益。對此有部分銀行推出了凈值型理財產品。據悉,這類產品不承諾收益,只提供凈值查詢。在一些人士看來,凈值型理財產品將是銀行理財的一種發展方向,時尚人士不妨可以“嘗鮮”。
? ? 在一些金融人士看來,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下半年或“穩中有降”,穩健性理財觀念可能才是主流,過于激進者的選擇空間不大。
? ? 轉戰互聯網 新產品頻頻推出
? ? 轉戰互聯網,似乎成為普通理財者的共識,因為這里有著“理財神器”的光環。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近日發布互聯網年度報告顯示,截至6月底,互聯網理財產品用戶規模達6383萬,使用率10.1%,余額寶類產品、銀行類余額寶產品和P2P網貸成為互聯網理財的“武林三強”。
? ? 實際上,銀行系“寶寶”類產品在過去半年里持續壯大聲勢,相關銀行已有11家,這類產品通常具備1元起購、日復利計算收益、T+0實時贖回等特點,通過網銀、手機銀行可直接購買,操作便捷。本月初,浦發銀行(600000,股吧)上線“普發寶”,上線當日,其掛鉤的“浦銀日日盈D”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拉升至5.47%。
? ? 相比之下,曾憑借創新而立身的互聯網“寶寶”則保持下滑態勢。上周四,記者看到,余額寶7日年化收益率報4.176%“破四”已然不再是懸念。
? ? 普益財富研究員葉林峰介紹,早期各種“寶”的本質是若干貨幣型基金,但其有著不同于傳統貨幣基金的創新之處。例如,余額寶實現了貨幣基金的T+0贖回,流動性較傳統貨幣基金更強等。據觀察,創新依舊是互聯網機構的安身立命法寶。像一些互聯網理財產品掛鉤保險產品,部分公司又推出了基于銀行票據等的新品。
? ? 最近,華夏、南方兩家基金加盟中信銀行(601998,股吧)的薪金煲軍團,與之前各類互聯網“寶寶”不同,可實現全自動理財及支付功能,此舉被認為是“寶寶”理財步入3.0時代。有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下半年可能還會出現很多創新牌“總之各路機構要變著花樣吸引理財人士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