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創業投資 » 保本保息理財產品或將逐漸隱退

保本保息理財產品或將逐漸隱退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7-30 08:37  來源:和訊網  瀏覽次數:22
? ?7月迎來了炎炎夏日,迎來了學生最happy的暑假,也迎來了讓家長頭疼的暑期生活安排。也許家長正積極安排一個暑假旅行,也許您在安排孩子暑期的各種培訓,那么您有否想過,安排孩子一次提高理財意識,增加財商的學習機會呢?
? ? 作為家長嘗試讓孩子進行自我財富管理,方法得當,不失為一種提高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好點子。那么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呢?
? ? 第一,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可以告訴這筆資金托管給孩子的時間,最后用途,接受的最大損失程度。同時,和孩子溝通,了解他對理財的認識,從而在思想上進行矯正引導。
? ? 第二,在第一步的基礎上,介紹給孩子一些理財產品,并拿幾款產品作詳細說明,讓孩子對于市面上的產品有大概的感性了解,繼而,引導孩子進一步了解產品詳情,學會關心重要財經及理財資訊。
? ? 第三,授權孩子一定額度的資金,溝通資金的使用期限,并約定定期檢查管理的收支情況。
? ? 第四,定期與孩子溝通理財心得,歸納總結。
? ? 之前,也許對孩子的財商培養都相對忽視,其實,財商培養也是 ?大多數普通投資者都會有這樣的認知,銀行理財產品沒有風險,是現下最安全的投資方式。于是很多市民,特別是中老年投資者都將其作為投資首選,然而這種理念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任何投資都是存在風險的,這是一個投資者應有的最基本的認識。特別是在經濟形勢持續下行的當下,市場上已經有多款理財產品出現了兌付風險。近日,銀監會針對理財產品下發了“35號文”,從誤導銷售、信息披露不充分、理財資金與銀行自營資金沒有完全分離等問題上,對銀行念起了緊箍咒。記者在走訪多家銀行網點發現,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逐漸“隱退”理財江湖。
? ? 銀行理財不是“保險箱”
? ? 與買基金、信托不同,大多數投資者認為,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是安全的,沒有兌付風險。但在銀行理財規模不斷膨脹的背后,是銀行利用資金池的“長袖善舞”,累積理財產品風險的同時也透支著銀行的信用。
? ? 近年來,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與規模快速增長已經成為一個市場“共識”。隨著居民理財需求的不斷增長,銀行理財產品便成為投資者,尤其是風險規避型投資者的首選。然而很多老百姓看不到的是,理財產品到期收益“不達標”時有發生,它符合市場運作規律。銀行理財產品并非存款,也存在一定的風險,但大部分投資者卻誤將銀行理財產品看做是“保險箱”,認為其保本保收益,這其實是錯誤的觀念。
? ? 實際上,我國理財業務已經具備對金融市場的系統性影響。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5月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共存續理財產品50918款,涉及金額13.97萬億元。而2013年末,我國信托業全行業資產規模才10.91萬億元,我國保險業總資產8.29萬億元。截至2014年3月末,我國115家證券公司總資產2.27萬億元,資產管理業務規模6.06萬億元,都遠低于銀行理財業務的規模。
? ? 對此,業內專家認為,銀行為了維護自身信譽,必須剛性兌付,否則聲譽受損,競爭力也會下降;銀行理財規模突破13萬億元,剛性兌付的號召力“功不可沒”;剛性兌付也造成理財產品跟存款實際上沒區別,這樣的“幻覺”讓投資者忽視了風險。
? ? 而所謂“剛性兌付”,是指理財產品到期后,無論投資標的發生什么風險,發行機構都必須償還投資者的本金和收益。換言之,在剛性兌付情況下,銀行理財產品就是“高收益、零風險”。那如果打破剛性兌付,是不是意味著銀行“不用負責”了呢?
? ? 35號文打破“剛性兌付”?
? ? 多年來,銀行理財一路高歌猛進,而今再次迎來了明確的監管政策。近日,銀監會下發了《關于完善銀行理財業務組織管理體系有關事項的通知》(銀監發【2014】35號) (下稱“35號文”),要求銀行建立理財事業部制實現理財和其他業務隔離,對理財業務進行單獨核算,并且這一事業部制改革將于今年9月底前完成。 除此之外,銀監會還在理財產品銷售方面,要求銀行嚴格區分一般個人客戶、高資產凈值客戶和私人銀行客戶,并提出“不得提供含有剛性兌付內容的理財產品介紹”的要求。
? ? 根據35號文,此次銀監會從五個方面規定銀行理財業務與其他業務資金進行風險隔離,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限制了理財產品與信貸資金的對接,即要求“銀行理財資金來源獨立于銀行信貸,本行信貸資金不得為本行理財產品提供融資和擔保”。而在銷售方面,銀監會也對銀行做出了相應規范,這對銀行調整現有的理財產品發售將產生影響。35號文提出,“不得提供含有剛性兌付內容的理財產品介紹”,有市場人士猜測,這意味著保本保息理財可能不得不從此退出江湖。
? ? 同時,35號文還提出“銀行開展理財業務銷售活動應按照風險匹配的原則,嚴格區分一般個人客戶、高資產凈值客戶和私人銀行客戶,進行理財產品銷售的分類管理”。具體而言,對于一般個人客戶,銀行只能向其提供貨幣市場和固定收益類等低風險、收益穩健的理財產品等。業內專家認為,這并不意味著對一般個人客戶只能提供貨幣市場和固定收益類產品,針對一般客戶的產品關鍵還是要符合“低風險、收益穩健”的要求。由此,高凈值客戶和私人銀行客戶將有更多的產品營銷和競爭空間。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這一系列監管措施都將促使理財市場格局的改變,銀行理財產品盈利模式將不局限于賺利差,而將更注重產品多元化和爭搶高凈值客戶群,而在這一競爭過程中,中小銀行會面臨更多挑戰。
? ? 風向導致市場變革
? ? 不過,記者發現,在35號文下發之后,理財市場根據監管風向確實做出了一系列調整。以往“百分之百”兌付的宣傳銷聲匿跡。但業內人士指出,其實,銀行也就是將“剛性兌付”換了個說法而已,只是這樣的承諾并未寫入合同。理財產品銷售人員現在并不會說“保本保息”,但卻表示歷史上該產品都能兌付,這也算是一種委婉的表達。
? ? 而當被記者告知銀行無需再保證剛性兌付后,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就謹慎起來了,理財達人朱女士就表示,這種變化會對自己產生影響,以后在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可能就會更加謹慎,不像原來有承諾的時候那么放心了。“還是保本的要安全一些,以后我會關注一些保本的理財產品,對于不保本不保息的理財產品,是不會再購買了。”朱女士說道。
? ? 對此,業內專家分析稱,保本型理財產品大行其道的背后,折射出的是銀行吸儲的迫切。以前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不能算作存款納入考核,而保本型理財產品本金存入銀行,利息拿來投資,既能為銀行創造理財產品銷售的中間業務收入,也能吸收存款。對投資者而言,理財產品合同中承諾保本的同時,能獲得可觀收益。并且,有的保本型理財產品還可以支持開具存款證明,對家有留學生的家庭提升資金收益率很有效。
? ? 有專家判斷稱,在現行存貸比考核機制下,順應理財產品監管的要求,銀行此類保本型理財產品會越來越多,甚至逐漸取代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唱主角的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未來的銀行理財,保本型理財產品和類似基金凈值的份額化理財產品會是主流。
? ? 政策背景
? ??
? ? 近日,銀監會下發了《關于完善銀行理財業務組織管理體系有關事項的通知》(銀監發【2014】35號) (下稱“35號文”),要求銀行建立理財事業部制實現理財和其他業務隔離,對理財業務進行單獨核算,并且這一事業部制改革將于今年9月底前完成。 除此之外,銀監會還在理財產品銷售方面,要求銀行嚴格區分一般個人客戶、高資產凈值客戶和私人銀行客戶,并提出“不得提供含有剛性兌付內容的理財產品介紹”的要求。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尤其是當下社會的飛速發展,新生事物的日新月異,提前準備占領先機尤為重要。目前,作為風險較低,流動性較強的產品,如貨幣基金,其已經和日常生活越來越密切的聯系起來,而且其收益率也較活期存款、定期存款有相當的優勢。據相關數據統計,海富通貨幣基金A,其七日年化收益率今年以來維持在4%-5%之間,同時既支持普通贖回,又支持快速贖回,微信、淘寶都可以進行便捷操作。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