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兩分天下,至少在前一個世界里,90后比起前輩們更加游刃有余。
? ? 一份來自天弘基金余額寶的最新報告,揭開了90后財富現狀的冰山一角——在使用余額寶的“寶粉”中,90后占比32%。這意味著,他們光存在余額寶的錢,就達1140億元。
? ? 生于消費社會、長于消費社會,90后中的很多人在襁褓里就握著手機,用信用卡買早餐,在互聯網“秒殺”新款牛仔褲。在這個到處被貼著互聯網標簽的時代,90后如魚得水。
? ? 進入商業(yè)世界、闖蕩商業(yè)世界,90后現在無疑是年輕與創(chuàng)新最有力的代言人,他們激進而大膽,喜歡用“互聯網思維”這個熱詞來改造傳統(tǒng)商品的格局。因為年輕,他們不害怕失敗。
? ? 相較于70后、80后炒房、炒股、炒一切的賺錢勁頭,90后的理財觀,多了一份從容與思考。畢竟,他們生在最好的時代,物質充足、經驗充足、底氣充足……
? ? 從苦苦賺錢到賺錢不苦,財富與年齡,徹底沒有了時間差。
? ? ⊙記者 陳俊嶺 實習生 范伊歌 ○編輯 張亦文
? ? 1990年出生的孩子,今年24歲了。很多人還沒來得及認真意識到:90后也長大了。就連以新生代自詡的80后,也在不知不覺中驚覺自己已經被歸為上一代了。
? ? 從職場到商場,一大波90后正在襲來。即將步上社會主流舞臺的他們,真實的財富現狀與財富觀念究竟如何?這并不為多數人所知。
? ? 最近兩周,上證報記者走訪多位90后,有在校生、有職場新人;有創(chuàng)業(yè)一族,也有富二代——大多數人的財富積累才剛剛起步,但對“第一桶金”的渴求與夢想,卻與70后、80后沒什么大不同。
? ? 只不過生于1990,他們的財富觀,有點“玩”出來的意思。尚不成熟卻別有意味。
? ? 理財:最好省力又省心
? ? “我就是圖省心,安全穩(wěn)定就好,把錢放在那兒完全不用關注(收益率波動),不想把心思放在這上面。炒股就更沒想過了,天天看太累了。”
? ? 同許多90后一樣,北京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專業(yè)的研究生小燕興趣廣泛,喜歡嘗試新鮮事物。今年3月,手里有點小閑錢的她將目光投向了貨幣基金。
? ? 通過銀行平臺,小燕拿壓歲錢分別向兩家貨幣基金投入了6000元和1000元的本金。目前,這兩只基金分別為她帶來了110元和40元左右的收益。
? ? 這怎么看都不像是我們印象中90后的做派。
? ? 從郭美美的無底線炫富,到《小時代》的無上限拜金,外界對90后財富觀的不解與質疑一浪高過一浪。然而事實上,多數90后在財富觀念上并不張揚,甚至表現出與年齡并不相當的務實一面。
? ? 受限于本金不足,加之對股票、債券等金融產品缺乏了解,貨幣基金迅速受到90后的青睞與追捧。低門檻、低風險、靈活進出,不用操心——貨幣基金最為90后看中的根本原因就是:省力又省心。
? ? 小燕所使用的這兩款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目前在4%-4.5%左右。對財富管理,她有自己的看法。“收益高低并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去嘗試一些新生事物,充實生活,跟上時代的步伐。”
? ? 相較小燕這樣的在校生,那些已經參加工作的90后,理財意識更強烈些,但問題是缺乏了解。
? ? 大學畢業(yè)后,小苗回到家鄉(xiāng)做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月收入4000多元。提到理財,她記憶猶新:“在鄭州大學讀書時,易方達基金來我們學校搞推廣,說存100塊,3天后返120塊。由于代理人就是我們宿舍樓的同學,就試著存了100,結果還真是那么回事。”
? ? 那次購買基金開啟了她與理財的實質性邂逅,但現在想起來,小苗說“還是覺得有些不踏實”。
? ? 如今對于工資收入,小苗選擇把大部分錢存銀行,另一小部分投入保本型基金。
? ? “還是謹慎一點好。”
? ? 小苗說,盡管外界認為90后更樂于嘗試新鮮事物,但這并不等同于尋求冒險與刺激。具體到理財投資方面,低風險、低門檻、省心省力的貨幣型基金,更迎合他們真實的需求。
? ? 嘗鮮:互聯網金融輕松搞定
? ? “有了余額寶,早餐吃得好。”這是某高校90后大學生脫口而出的一句點評,形象道出了這一群體使用“寶寶”類產品的感受。
? ? 天弘基金近日發(fā)布的余額寶大數據報告顯示,在使用余額寶的“寶粉”中,90后占比為32%,其中24歲的“寶粉”最多,約占6.83%——他們生于1990年,屬馬,今年是本命年,正是標準的90后。
? ? 上述報告還顯示,90后對余額寶的評價有許多共性:投資金額在10000元以下者居多、女性用戶更多、方便網上消費、充當“小銀行”的角色、對每天都有收益表示滿意。
? ? “余額寶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省事。”
? ? 在上證報記者走訪過程中,很大一部分90后女性用戶認為,盡管余額寶近來利率持續(xù)走低甚至有“破4”的趨勢,但在她們看來,目前似乎仍然沒有什么更好的替代品。
? ? 由于女性是網上購物的主流群體,使用“寶寶”類互聯網理財產品的90后女性較男性更多,也更加青睞其便捷,省事的特點。
? ? “如果一定要找替代品,也會同樣屬于互聯網金融的類別。”
? ? 工作一年后,老家湖北的劉敏選擇辭職讀研,目前已考取中央財經大學的她,曾是余額寶的用戶,但目前使用最密切的是微信理財通,投入約1000元,收益率在4.7%左右。
? ? 談及90后理財,即將去加拿大一所知名大學就讀經濟學研究生的李航認為,“我們的意識很超前,學習能力也強,雖然經驗少難免交學費,但理財意識當然越早培養(yǎng)越好。”
? ?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我可不能到三四十歲才懂這個”。
? ? 相較于熱衷炒房、炒股的70后、80后,年輕的90后更容易接受、并使用互聯網金融產品。從余額寶到微信理財再到P2P,他們對不斷推陳出新的產品,也有著更高的嘗鮮熱情。
? ? 剛剛走出校門的90后王亮是某新興P2P公司的普通業(yè)務員。據他介紹,目前P2P業(yè)務中不乏90后的身影,他自己就認識不少。而在貸款客戶中,不少也是90后的在校大學生。
? ? “90后貸款主要分布在學業(yè)、旅游及購車等方面。其中,助學貸款是吸引他們的一大特色。只要信息核實,信用良好,就沒問題。審核通過就可以依據家庭收入與信用情況,獲得2-10萬元不等的貸款額。”
? ? 在王亮看來,P2P現在仍然很新,開始也不能快速接受。但是90后學習速度快,接受能力強,相信今后使用并熱衷P2P借貸的大學生,會越來越多。
? ? 入市:少數人的勇敢游戲
? ? 近年A股持續(xù)熊市帶來的虧錢效應,不僅讓存量資金無心戀戰(zhàn),且戰(zhàn)且退,也讓增量資金遲遲不敢入場。有人猜測,A股都是60后、70后在玩,80后興趣不大,而90后看到父輩虧錢,多數壓根沒有入市的想法。
? ? 上證報記者調查發(fā)現,與外界推測較為一致,選擇入市炒股、炒期的,無疑屬于90后中的“少數派”。
? ? 一方面,他們正在讀書或剛剛工作,沒有足夠的本錢;另一方面,股市、期市需時時盯盤,也不對90后愛省事的胃口。
? ? 不過記者在調查中也發(fā)現,少數90后,特別是經管類專業(yè)的男生多有炒股的經歷,并一度為之瘋狂。來自山東的小張就是其中的一員,他本科為工商管理專業(yè),大三時曾和宿舍里的一幫同學掀起一陣“炒股瘋”。
? ? 說起炒股,小張從90后的性格特點分析起來。“我覺得90后炒起股來還是挺執(zhí)著的,起碼從我們宿舍來看,別人都說股票不賺錢,我們還是像打了雞血似的,我們這一代人總是想高出別人一籌,所以才會選擇炒股,想著快速賺錢。”
? ? 大學期間,小李是一名對數字十分敏感的好學生。他曾將4-5萬元的本金投入有色金屬板塊,兩個月之后,由于沒有時間看盤而終止,前后共掙了1000元左右,雖然收益并不高,但他卻成了股市中“七虧、兩平、一贏”的贏家。
? ? “當時就是想驗證一下自己的眼光和想法,掙不掙錢不重要。我覺得炒股還是得先從理念開始,從信息開始,對各方面有所了解才行。”對于炒股,小李的總結簡略但精準。
? ? 相比股市高波動,擁有杠桿交易工具的期貨風險更勝一籌。但期貨市場上驚心動魄的高收益,也成為吸引90后致命誘惑。
? ? 小豪今年23歲,現在在北京一家招商銀行(600036,股吧)做對公業(yè)務,而他的另一個身份則是一名期貨愛好者。大學幾年的期貨知識學習,為他在期市之路打下了一定的基礎。為了熟悉期貨市場,他的學習方式包括考取期貨從業(yè)資格證、去期貨營業(yè)部實習、瀏覽期貨網站、參加農產品(000061,股吧)交易會、參加網上公開課、進行模擬盤交易等。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通過做模擬盤,從不斷看盤中尋找制勝規(guī)律。
? ? “期貨買一手也得幾千塊,行情極端的話很有可能血本無歸,所以做期貨風險還是很大的。”小豪向記者透露,他認識一些90后做期貨,有在期貨公司做開戶和數據分析的,也有上學的,但其中以學經濟類的偏多。
? ? 小豪坦言,有時候跟同事在模擬盤上對賭螺紋鋼,一天賺出9K,想想這要是實盤多好啊,一年做幾天就可以休息咯。
? ? 不過,現在上班時間很忙,等將來條件具備了,他想把期貨作為一種副業(yè),白天沒有時間就看夜盤吧。
? ? 創(chuàng)業(yè):只當是一塊財富跳板
? ? “沒本事的才去找工作,有本事的都創(chuàng)業(yè)去了。”
? ? 不久前一位90后創(chuàng)業(yè)者驚人之語引來不少爭議,但足見創(chuàng)業(yè)在個性張揚的群體中的地位。
? ? 近期,北京大學市場與媒介研究中心聯合趕集網發(fā)布的《90后畢業(yè)生飯碗報告》顯示,創(chuàng)業(yè)意識在90后畢業(yè)生中蓬勃興起,有10.3%的90后畢業(yè)生有創(chuàng)業(yè)意向,這意味著2014年畢業(yè)生中有70多萬人可能選擇創(chuàng)業(yè)。
? ? 不過,上證報記者調查發(fā)現,盡管外界看到的90后創(chuàng)業(yè)群體中不乏“臉萌”,“長頸鹿科技”等成功案例,但總體看,90后將創(chuàng)業(yè)作為主業(yè)并不多。
? ? 限于資源、能力等因素,他們更多選擇在閑暇之余,通過“副業(yè)”增加財務收入。
? ? 小豆大學專業(yè)是行政學,由于課程相對輕松,小豆便利用閑暇時間搞起了創(chuàng)業(yè)以豐富自己的日常生活,順便賺點小錢。
? ? 通過一番考察,小豆定期從淘寶和實體批發(fā)市場進貨,主要選擇成本較低的小飾品、女性服裝等,并在北京金源商城租了一個格子鋪來銷售。扣除進貨、租金和委托管理費用后,每月基本上有1000元的盈余,后來商城改造租金提高,這一副業(yè)不得已而放棄。
? ? 接下來,余興未減的小豆將目光轉向了網絡銷售。她在淘寶上注冊了一家網店,掛在手機上,由于將大量資金投入在了新店宣傳上,前期的運營成本非常高,小豆的生意并不景氣,每個月只有一兩單生意,最終也以不了了之而結束。
? ? 這次歷時近兩年的創(chuàng)業(yè)經歷,帶給小豆許多關于理財的聯想與感慨——實體店銷售,質量價格都差不多,好比銀行定期存款,而開網店,好比賣理財產品,信息透明,但潛在風險也很多,只有信用好才是王道。
? ? 現在,在建行工作的小豆月收入約8000元,但這并不能滿足她未來的規(guī)劃。“我和我男朋友想在2016年結婚,所以為了房子,我打算重開網店。肯定會累,但如果委托人打理的話一個月也能多掙4000-5000元,這也值了”。她說。
? ? “90后受互聯網影響成長起來的一代,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們肯定是更容易獲得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甚至能夠同步。”YBC中國青年創(chuàng)業(yè)國際計劃創(chuàng)業(yè)學院院長杜葵認為,90后創(chuàng)業(yè)一族在思路和想法上比70后、80后都要更加開闊。
? ? 相比70后、80后的前輩,一出生就接觸互聯網的90后,可謂“互聯網的土著”,他們也對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有著天生的親切感,而借助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則成為他們學習投資、積累財富的重要手段,并成為他們財富成長的一塊“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