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創業投資 » 半年僅1.88億 中國式眾籌意不在“籌”?

半年僅1.88億 中國式眾籌意不在“籌”?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8-12 10:36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瀏覽次數:25
?  眾籌概念,來源于英文crowdfunding。通常意義上,眾籌是指基于互聯網基礎上的C2B模式,向網友募集項目資金,以便籌資者執行相關創意想法。到了中國后,眾籌卻發生了潛移默化的變化:籌資者更多是意在“眾”這個層面的曝光度,而非“籌”。報告顯示,2014年上半年我國眾籌領域總募集金額僅1.88億元,與P2P網貸、余額寶等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吸金額差距甚遠。
 
  一邊是運營不力的部分眾籌網站正圖謀轉型,一邊是BAT等互聯網巨頭接連表達“很感興趣”或直接殺入該領域,國內的眾籌格局將發生什么變化?
 
  行業概況
 
  互聯網眾籌模式2008年起源于美國,初衷旨在幫助藝術家完成藝術創作。隨后,眾籌模式作為舶來品進入中國,引發了一波創業者互聯網眾籌熱潮。隨著在中國的不斷發展,眾籌的基因也在發生改變,開始呈現出和海外模式截然不同的圖景——融資功能逐漸弱化,預售、宣傳、曝光功能逐漸被強化。
 
  500億美元的待采金礦
 
  一般來說,行業內將眾籌形態劃分為4類:實物眾籌(也叫產品眾籌)、股權眾籌、債券眾籌和公益眾籌,目前最受歡迎同時接受度最高的形態是實物眾籌。
 
  之前,京東金融眾籌業務負責人金麟將眾籌的特點概括為三點:首先是預售性的特點,因為在眾籌階段,產品對象更多表現為創意類產品,而非實物產品,因此需要經一段時間支持才能得到項目回報;第二個是排他性。即在這個時點,只有在眾籌平臺上買到這款產品或體驗,其他渠道得不到這款產品;第三個是夢想與籌資金額掛鉤。眾籌額達到設定目標時,夢想才能付諸實踐。
 
  與此相對應的是,2008年、2009年相繼上線的美國眾籌網站Indiegogo和Kickstarter,其初衷邏輯即在于幫助那些缺少資金的創意人實現夢想。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眾籌正成為席卷互聯網的一股新潮流,其所涵蓋的外延范圍,也從最初的藝術領域不斷擴展到影視、音樂、出版等各個領域。在漫畫、微電影等創意夢想類眾籌網站發端之后,又延伸出眾籌“建旅館”、眾籌“買房”、眾籌“買地”等模式。
 
  今年2月19日,網信金融眾籌網旗下的股權眾籌平臺“原始會”甚至上線了一則融資1000萬元的光伏電站眾籌項目。
 
  伴隨眾籌模式外延的不斷擴展,其背后孕育的市場商機也逐漸被看好。
 
  世界銀行發布的眾籌報告稱,2025年全球眾籌市場規模將達到960億美元,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眾籌市場,預計規模將達460億~500億美元。
 
  根據清科聯合眾籌網發布的《2014年中國眾籌模式上半年運行統計分析報告》內容顯示,2014上半年國內眾籌領域共發生融資事件1423起,募集總金額僅18791.07萬元,參與人數為10.92萬人。同期,美國眾籌行業共募集資金2.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3億元),項目數5513個,參與人數近281萬人,在幾方面都都遠遠領先于中國眾籌業。不過,報告同時顯示,目前Kickstarter的項目數量及其他綜合數據仍占美國眾籌領域90%以上的比重。
 
  眾籌發展遇難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目前國內眾籌網站的整個流程大體一致:項目申請后,眾籌網站會根據項目的內容進行篩選,然后派出項目經理和眾籌發起人進行對接溝通,確定上線的文案、視頻包裝宣傳推廣等。一般來說,上線時間通常在幾天至兩周不等。
 
  項目眾籌上線之前會設定一個眾籌目標,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在30~45天的眾籌期,用戶可以為喜歡的項目籌資,并且通常來說,眾籌項目會根據不同需求設定不同的眾籌檔位,每個檔位的金額不等,獲得的回報也不相同。
 
  如果在眾籌期內完成目標金額,那么意味著項目眾籌成功,眾籌的資金會轉入項目發起人的手中;如果在眾籌期內沒有達到目標金額,那么意味著眾籌失敗,之前籌集的資金會退還回支持者。
 
  對于絕大多數的眾籌發起人而言,眾籌提供了一個相對較低門檻的融資平臺,但這個平臺的性質正在慢慢變味。
 
  Knewbi創始人謝闐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按照眾籌的定義,眾籌是指通過互聯網方式發布籌款項目并募集資金,但在中國的實際情況和定義完全不是一回事。
 
  他表示,目前國內幾乎沒有純粹符合眾籌定義的平臺,例如Kickstarter追夢網等早期還是比較接近于眾籌的定義,但發展到一定階段,一定會被優質市場資源占領、驅逐,最后變成一個營銷性質的網站。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國內目前的現狀來看,與其說眾籌是為了籌錢,不如說是為了獲得曝光宣傳。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方采訪后發現,主要緣于三點原因:首先,從用戶端來說,眾籌模式本質上是基于“眾”之上的一種天使投資模式,但國內一般用戶對這種天使型投資概念的接受度不高;其次,從項目端來講,缺少真正有創新和技術含量的上線項目,以引起用戶的眾籌興趣;第三,按眾籌網CEO孫宏生的觀點來說,眾籌是一種基于信用之上的社交模式,但國內的整體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欠佳,導致眾籌發起人、用戶間的溝通不夠通暢,從而阻礙了眾籌的發展。
 
  眾籌平臺成曝光臺
 
  在融資功能沒有得到充分實現后,中國市場上的眾籌開始轉向追求形式上的曝光度。
 
  這種變化,與眾籌網站本身的特點存在直接的關系。“絕大多數團隊把眾籌看成產品曝光的好時機。通常產品投入市場需要不菲的市場費用,而登陸眾籌平臺后,不但能夠進行推廣和宣傳,減少市場營銷費用,甚至還能引起投資人、渠道商、媒體的注意。如果是實物類眾籌,也許還能在眾籌期 “賣掉”部分產品,回籠資金。”一位眾籌項目發起人干脆直接表示,“對于賣貨而言,眾籌實在是一件省時省力的好事。”
 
  億航科技聯合創始人熊逸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于大多數去眾籌網站上線的項目而言,最主要的目的不是為了籌錢,而是為了獲得曝光和獲得種子用戶。因為相對于其他平臺,眾籌網站的用戶更集中,創業團隊能夠通過眾籌的方式獲取第一批的種子用戶,再通過口碑效應聚集起其他用戶。在文化創意類的眾籌項目上,眾籌更接近于風向標的意味。
 
  此外,由于眾籌的特殊性,很多項目發起人將眾籌平臺當做驗證市場可行性的“法寶”。當產品接近完工時,把產品放到眾籌平臺上去展示:如果市場反應良好,支持者踴躍,那么便可以快馬加鞭進行量產;如果反響平平,則進行調整和進一步的修改。即使在眾籌平臺籌資失敗,但比起量產后產品賣不出去導致資金鏈斷裂,也要好得多。
 
  眾籌變成了檢驗市場的工具以及曝光宣傳的重要途徑,其原始的資金籌措功能慢慢成了無關緊要的配角要素。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如果真指望靠眾籌的錢來完成項目,那項目早就該黃了。”
 
  與此對應的是,目前中國市場上不少登陸眾籌的創業團隊已經獲得天使輪或者A輪融資,有的團隊甚至已經到了B輪融資。眾籌所得的錢對他們來說,幾乎是杯水車薪。換句話說,這些登陸網站進行眾籌的項目,也并非真的缺錢。
 
  謝闐地對此總結道,“就目前來說,無論是從眾籌項目還是眾籌用戶,中國整個眾籌市場還非常不成熟,中國眾籌和國外相比差距還是很大,其中的原因不僅僅是文化的差異,還有整個經濟基礎的差異,因此想達到比較理想化、全民參與的狀態,是非常困難的。”
 
  值得注意的是,時下亞洲的眾籌籌資額只占全球眾籌籌資額的3%,亞洲及歐美眾籌市場呈現出極其不平等的發展態勢。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