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6月、11月,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下簡稱“理財登記系統”)一期、二期相繼上線,2011年以來的所有銀行理財產品的產品端、投資端信息被納入,理財首度納入全面集中統一登記。
理財登記系統是在銀監會指導下,由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依托于自身的業務與技術平臺,自主設計、開發建設和營運管理,供銀行業金融機構進行理財產品報告、登記及相關業務操作的電子化系統。

在此基礎上,8月15日,理財登記系統發布《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13年)》、《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度報告(2014上半年)》,首次披露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資產、實際投資收益等數據,以窺銀行理財發展之全貌。
截至2014年6月末,全國已有498家銀行發行并登記了理財產品,存續51560只,理財資金賬面余額12.65萬億元,較2013年末增長23.54%。
同時,2014年上半年,共發行理財產品87718只,累計募集理財資金49.41萬億元(包含開放式理財產品開放周期內的申購金額);已兌付的理財產品共計82450只,上半年理財產品(不含開放式凈值型理財產品)為投資者實現收益約2561.30億元,加權平均的年化收益率為5.20%。
“非標”占比降至22.77%
據本報記者了解,理財登記系統二期建設工作于2013年11月底初步上線運行,在銀行理財產品電子化報告和監管部門在線審閱等功能的基礎上,增加了產品募集、投資資產、投資交易等信息登記功能,實現了理財產品的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登記。
截至2014年6月30日,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配置債券及貨幣市場、現金及銀行存款、非標準化債權類三類資產占銀行理財資金投資的全部資產的比重為91.26%。
其中,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即“非標”)的占比已由年初的27.49%降至今年6月底的22.77%,大幅低于“8號文”中規定的35%的“紅線”。
一位大行資管部副總經理也向記者證實,今年一季度“非標”的投資收益率不錯,但是考慮到一季度末可能再度上演“錢荒”,2、3月確實有很多錢沒有投出去或者是配置高流動性資產,對“非標”的投資非常謹慎。這種謹慎并不是僅僅出于項目風險考量,還有流動性考慮,也使得3月底的資金面并無多少“波浪”。同時,上半年債市表現比較好,配置比例有所提升。
67%理財資金投向實體經濟
從投向中也可以看出,銀行理財資金支持實體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資金量有所增加。
截至2014年6月30日,12.65萬億理財資金余額中約有8.48萬億投向了實體經濟(本報告包括債券、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部分權益類資產、理財直接融資工具、信貸資產流轉項目、商品類以及部分其他資產),較2013年末增長約1.56萬億元,占全部理財資金余額的67.04%。其余的理財資金主要投資于貨幣市場工具、代客境外理財產品等,用來滿足銀行流動性管理和風險管理需求,以及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在7月2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提出十條措施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就包括“縮短企業融資鏈條,清理不必要的環節,整治層層加價行為,理財產品資金運用原則上應與實體經濟直接對接”。
其中,銀行理財投向中理財直接融資工具的占比為0.24%,也就是說從去年10月底開始試點的工具規模大約303.6億元,工具就是去除中間環節,直接對接融資項目。
從行業來看,理財資金投資的資產中,債券類資產、理財直接融資工具、股票/基金類資產和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等實現了行業分布的登記,行業劃分是以國家統計局2011年的行業分類作為標準,共分為20個一級行業和96個二級行業。截至2014年6月底,理財資金所投資的上述資產,涉及80多個二級行業,投資余額最大的前15個行業總量為5.59萬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理財資金投向重點監控行業和領域的資金量從2013年末的2406.61億元降到2305.22億元。其中,商業房地產(保障房除外)的余額從922.77億元下降到804.73億元、“兩高一剩”行業的余額從234.80億元降至157.99億元、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余額從1249.04億元略升至1342.50億元。
此外,通過與2013年末的行業分布情況對比看,理財資金投向各行業的資金余額排名變化不大。
對各類資產的配置變化,也帶來了銀行理財平均收益率的上揚。
加權平均年化收益率達5.20%
一直以來,銀行理財的實際到期收益率都屬于“神秘地帶”,鮮有對外披露。
2014年上半年,共有82450只理財產品進行了兌付,共兌付客戶收益2561.30億元(開放式凈值型理財產品兌付客戶收益暫不包括在內),加權平均的年化收益率為5.20%。
其中,一般個人客戶、機構客戶專屬產品分別兌付客戶收益1265.02億元、1031.44億元,分別占49.39%、40.27%。
整體來看,2014年上半年,理財產品兌付客戶收益率總體較去年有較明顯的增長。其中,2月份加權平均兌付客戶收益率最高,達到了5.47%,比去年同期高1.17個百分點,之后逐漸下降到5%左右,去年上半年各月份的平均收益率在4.0%-4.5%之間。
2013年全年理財產品(不含開放式凈值型產品)為投資者實現收益約4486.74億元,加權平均的年化收益率達4.51%。
上述國有大行資管部副總經理介紹,去年“錢荒”以來的整個下半年,理財產品平均收益就一直處于較高水平,加上互聯網理財如火如荼,使得今年初理財收益率比較高,特別是在一季度末,但是二季度以來,平均收益率一直在下降。
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兌付實現率”(是指理財產品到期兌付收益率不低于預期最低收益率的產品數占預期收益率型產品兌付總數的比例)究竟有多少?
2014年上半年兌付的產品中,預期收益率型產品有66098只,市場“預期收益兌付實現率”為96.91%。其中,有10.44%的理財產品實際兌付客戶的收益率要高于預期的最高收益率。
值得注意的是,共31只產品發生了虧損,約占兌付產品總數的0.04%。虧損的31只產品的平均本金償付比例為90.59%,絕大部分是結構性產品和代客境外理財產品。
開放式凈值型大增174.53%
銀行理財產品依然延續著快速增長的勢頭。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498家銀行的產品存續51560只,資金賬面余額12.65萬億元,較年初增長23.54%。
按產品運作模式劃分,2014年上半年,非凈值型產品募集金額為47.73萬億元,占全部募集金額的96.59%,為市場主導。其中,非凈值型產品中開放式、封閉式分別占55.83%、44.17% 。
隨著去年凈值型的銀行理財管理計劃試點,以及監管層積極推動銀行理財資產管理,開放式、凈值型理財產品規模快速增長。
2014年上半年,募集資金額同比增幅最大的是開放式凈值型產品,共募集資金1.17萬億元,同比增幅174.53%,占全部產品的募集金額比例從2013年上半年的1.27%增長至2.37%。
從產品期限結構來看,以封閉式理財產品為例,2014年上半年,中短期限理財產品(產品期限在6個月(含)以內)的各月募集金額同比增長明顯,而期限長于1年的封閉式理財產品募集金額在多個月份出現比去年同期減少的情況,2014年1月同比降幅最大。
總體上看,中短期限產品依舊是市場募集資金的主體,其2014上半年募集資金總量為19.11萬億元,占全部封閉式產品募集金額的88.49%:其中3個月(含)以內期限的封閉式產品上半年共募集金額15.38萬億元,占全部封閉式產品募集金額的71.22%。
一位股份行資管部門人士分析,去年以來,隨著監管層引導銀行理財凈值化,加之受余額寶等互聯網理財產品的沖擊,使得銀行理財也趨于開放式、短期化,畢竟以往固定期限產品沒有流動性。
此外,隨著經濟增速放緩,銀行主動縮減負債端成本,在理財端就會有兩個表現,一個是降低預期收益率,一個則是發行偏短期的理財產品。
上述資管部門人士進一步指出,但是降低預期收益率會造成客戶流失,所以實際中更偏向于發行中短期限產品。
機構投資者占比明顯上升
與“得屌絲者得天下”的互聯網理財不同,銀行理財資金來源中,機構投資者的占比正在上升。
2014年上半年發行的各類理財產品中,一般個人客戶產品募集金額最多,共募集資金34.33萬億元,占整個市場募集資金總量的69.48%;其次為機構客戶專屬產品,募集資金11.44萬億元,占比為23.16%;私人銀行客戶專屬產品和銀行同業專屬產品募集資金量相對較小,分別為2.63萬億元、1.01萬億元,占比分別為5.32%和2.04%。值得注意的是,私人銀行客戶專屬產品增長顯著,同比增幅為110.21%。
從資金余額來看,機構客戶、私人銀行客戶的占比也呈現增長之勢。從整體的變化趨勢來看,一般個人客戶產品的資金余額占全市場余額的比例呈現逐月微降的趨勢,由2013年底的64.16%下降到2014年6月底的59.48%,而機構客戶專屬產品資金余額則由25.88%快速上升為2014年6月末的30.76%。
上述股份行資管部門人士解釋,這種趨勢在股份行中表現得更加明顯。余額寶等互聯網理財產品可以隨時申購贖回到賬,大部分銀行理財還達不到這樣的流動性要求,在個人群體中對銀行理財分流較大。而且隨著銀行理財逐漸向資產管理轉型,也希望能獲取機構投資者等長期穩定資金。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相關機構了解,某國有大行專門在資管部內設直營客戶部,負責企業年金、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城商行、農商行等機構投資者,以及超高私人銀行客戶專屬理財產品的研究與創新、業務營銷和資產配置。這部分客戶采用名單管理營銷制,以與其他渠道部門區分,業務收入全計入資管部。
實際上,目前光大資管部的研究及綜合管理處也承擔著社保、企業年金等機構客戶的直接營銷,渠道銷售費用算作資管部業績。
而不管是個人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從發行產品的風險等級來看,中低風險等級產品的募集金額最大。
2014年上半年,發行的一般個人客戶產品中,風險等級為三級(中)(含)以下的產品募集金額為34.26萬億元,占所有一般個人客戶產品募集金額的99.79%。其中,風險等級為二級(中低)的理財產品募集金額為22.26萬億元,占全部一般個人客戶產品募集金額的64.83%。
同時,機構客戶專屬產品中,大部分理財產品風險等級不高于二級(中低)。一級(低)和二級(中低)理財產品募集金額合計占機構客戶專屬產品募集金額的比例高達9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