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熱的夏季,當大多數人都盼望著氣溫能低些的時候,卻有一群人巴不得氣溫再高些,因為他們買了份“賭天氣會更熱”的保險。
? ? 眾安保險公司在今年5月份推出了一個“高溫津貼險”,賭的是國內30個城市今年夏至到處暑階段氣溫在37℃及以上是否超過免賠天數,理賠標準以在中央氣象臺公布的氣象數據為準。 此前,廈門設定的免賠天數為2天。而廈門在保險期內(6月21日至8月23日)累計37℃以上高溫天為零,沒達到理賠條件。可以肯定的是,全國除了銀川達到賠付條件外,其余城市均未達到賠付門檻。高溫險累計賣出20萬份,保險公司輕輕松松在全國賺走保費300多萬元。
? ? 整整兩個月時間里,只需2天達到37℃及以上就可獲賠,這樣的條件聽起來似乎很容易達到,讓許多自以為此險種穩賺不賠的人們,紛紛投了錢。俗話說:買的不如賣的精。其實,各行各業皆是如此。保險業內人士分析說,歷史天氣數據并不保密,作為產品設計重要環節,保險公司前期肯定會精算免賠天數的概率,從而保證穩賺不賠。
? ? 險企本就是一家營利企業而非公益機構,推出“高溫險”當然不會是為公益事業而作貢獻,它們的目的說白了就是為了賺錢。而這類的新鮮險種,無非是通過“噱頭”的潤色從而更好地賺錢。可當噱頭大過了實用,就值得我們反思和警醒。
? ? 我們普遍認同的,保醫療險,是擔心患病會加大你的支出;投保車險,是知道總會有磕磕碰碰后的維修支出。但氣溫高低對于普通人來說,影響卻不至于造成太大的傷害,算不上是“險”。這就背離了保險本身“彌補遇險損失”的本意。中秋看不到月亮可以買“賞月險”,旅途不順可以買“囧途險”,再到今年的“高溫津貼險”,以及經過此次高溫險試點之后,該公司還聲稱很可能將繼續推動暖冬、冷冬、炎熱、涼夏等相關的保險產品。這樣的噱頭,難免脫離了正常軌道,變成了純粹的“對賭”。
? ? 當然,高溫險能受到如此大的關注,除了保險公司的大肆宣傳,也因為一部分投保人把它當做投資手段。如果說因貪圖新鮮,小買怡情倒也可以理解,可如果把它當做賭局來玩,那么最后的結果和自己預期不相匹配,難免毀了心情又白白損失了錢財。所以,在生活中,我們應時刻端正自身的投資理財觀念,要將投資建立在理性的分析之上。相反,如果抱著沖動的賭徒心態想去占便宜,那絕不可能成為好的投資,只能是“貪字變成貧”。君不見,有多少人間悲劇,都是從最初“碰運氣、占便宜、存僥幸”的賭徒心態滋生而來,實在值得我們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