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互聯網理財開始脫離“余額寶”的模式,各類新型理財產品花樣百出。互聯網巨頭們把觸角伸進從來就話題不斷的娛樂產業,與娛樂掛鉤的理財產品也逐漸在市場上出現。那么,這些看上去很美的娛樂理財產品究竟是什么?普通投資人除了享受“做一回制片人”的美夢以外,究竟能不能獲得收益,又是否存在看不到的風險呢?
??? 娛樂理財是什么:是保險還是眾籌?
??? 今年早些時候,某互聯網巨頭推出了一款名為“娛樂寶”的娛樂理財產品,只要出資100元就能夠投資影視作品,并且有劇組探班、明星見面會等娛樂權益,還有7%的預期年化收益,可謂是賺足了人們的眼球。在上周,另一家互聯網巨頭則推出了一款名為“百發有戲”的金融產品,投資項目為即將上映的電影《黃金時代》。兩款產品盡管從產品設計、投資項目、收益計算等各有不同,但都與娛樂產業掛鉤,都是消費金融產品。拋開那些精心設計的宣傳噱頭,這兩款娛樂理財產品的本質是什么呢?
??? 就“娛樂寶”來說,記者閱讀其產品說明后發現,其實這是一款保險理財產品,投資者通過娛樂寶平臺購買保險理財產品后,資金將投向文化產業,獲取投資收益。該產品一期的投資項目包括4部電影和1款游戲,如《小時代3》等,投資者的投資起點是100元,項目對接的是國華人壽旗下的一款投連險,預計年收益為7%,不保本不保底。近期推出的兩期產品,一是將1億元的總投資額全部投向一檔綜藝節目《中國夢之聲》,仍是100元起購;二是每人限購數量從二期的20份提升到了100份,投資對接的則是太平洋(601099,股吧)人壽的分紅險,綜合年化收益率還是7%。上述3年期投資結束后,可以通過退保方式返還本金。
??? 而“百發有戲”打出的則是眾籌的噱頭,該產品是直接與中信信托平臺進行合作,由后者負責其資金與消費權益管理。最低投資門檻為10元起,套餐從10元到1萬元分為不同的檔次,每個套餐享有的權益也不同,包括提前觀影、見面會、演員專屬感謝視頻、慶功晚宴等。這款產品的投資項目是電影《黃金時代》,投資期限為180天。除了以上娛樂權益以外,投資者還可獲得“制片人權益章”,根據影片票房收入獲得8%~16%的預期年化收益。
??? 收益如何算:超7%預期收益靠譜么?
??? 相比近期互聯網寶寶徘徊在4.5%~5%的7日年化收益率,上述兩款娛樂理財產品7%~16%的預期年化收益可謂相當吸引人,但這兩款產品的說明都頗復雜,讓不少投資者直呼看不懂。由于兩款產品都有限購規定,記者選取1000元的投資額來比較二者獲得的收益。
??? 以“娛樂寶”為例,假設投資者向電影《小時代3》投資1000元,按照7%的預期收益率來說,一年后將獲得70元。當然,如果你是影迷,獲得的額外娛樂權益還包括劇組探班、明星見面會等。
??? 不過,無論是一期掛鉤的投連險還是三期掛鉤的分紅險,究其本質都是保險,提前退保都需要承擔一定比例的損失。如三期掛鉤的分紅險是一份5年期的保險,可以在3年到期后申請退保。按照該產品頁面的演示,第一年的現金價值為947元,若一年后退保,即使有7%的收益率,則投資人也只能獲得(947+70)-1000=17元的收益。
??? 若投資者以1000元投資“百發有戲”,則在可選的套餐里將獲得800個“制作人權益章”、100天愛奇藝白金會員和100套導演許鞍華的電影分鏡圖。其中,對于“制作人權益章”的解釋頗為復雜,產品說明上顯示,“制片人權益章”即為消費權益,可看作投資憑證,單個現金價值為1元,產品發行方將根據電影的票房情況分配給投資人收益。也就是說,如果電影票房在低于2億元則收益率為8%;每增加1億元收益率提高1個百分點;若超過6億元則收益率可達到16%。
??? 根據目前該平臺綜合大數據做出的預測,《黃金時代》的最終票房預計為2億~2.3億元,若預測準確則對應到產品的收益檔次為9%的收益率。根據產品說明中的公式“補償金額=制片人權益章購買金額x1.25x(1+9%x消費權益有效期間的天數/365)-制片人權益章購買金額”來計算,投資1000元獲得800個制作人權益章,一年后可獲得90元收益。不過該產品的期限只有180天,180天后可獲得實際收益是44元。
??? 風險提示:粉絲投資也要看風險
??? “做一回投資人”的噱頭和不低的收益率,讓這些產品一經推出就在網絡上被搶購一空。由于最初開放的單人投資額并不大,不少投資者在投資的時候,甚至都沒有了解清楚風險就已經搶購到手。那么,涉及到投資風險巨大的影視行業,這些娛樂理財產品就當真如宣傳一般那么好么?
??? 據悉,影視行業一直是一個高風險投資領域。在銀率網分析師牛雯看來,這類娛樂理財產品會遇到以下風險,電影在拍攝前、拍攝中和拍攝后都會遇到不同的風險,如演員安排檔期、拍攝場地、拍攝進度、電影審查等等,一旦發生風險就會涉及到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甚至會發生無法上映的情況而導致沒有票房收入,這些風險的發生都有先例可循。而在上映期間,如檔期、排片率等等都會影響到電影的最終票房。無論是“娛樂寶”還是“百發有戲”都是在電影宣傳階段才參與投資,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風險控制的考慮。
??? 在不少分析人士看來,互聯網巨頭聯手影視公司推出娛樂理財產品,理財不過是一個噱頭,營銷才是真正的內涵。無論是“百發有戲”籌到的1800萬元還是“娛樂寶”籌到的1億元,對于較大制作的影視投資來說并不是一筆十分龐大的資金,他們更看重的是投資這部分產品的人在電影上映前期帶來的話題,以及通過大數據來預測電影票房更多的發展空間。
??? 牛雯認為,對于投資者而言,如果只是為了追星或因為好玩而參與,那么投資風控就顯得可有可無。但如果投資者是真的打算將影視項目作為投資,那么必須要考察項目本身的風險以及考察項目的風控措施是否完備。如果投資者沒有相關投資經驗或是沒有意愿去了解更多關于項目的細則內容,她建議“這類投資者還是買貨幣基金吧,至少在一般情景下本金還是有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