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每年的季末時點,通常是儲戶的福利期。觀察近年來各時點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數量、規模與產品收益率,不難發現其規律:季末集中發行明顯,高收益理財產品更是頻現。不過,今年的9月末疊加10月黃金周,卻并未給理財產品市場帶來顯著的驚喜。業內分析人士表示,隨著銀監會236號文的落實,銀行月末和季末時點突擊攬儲的現象將逐步減退。
? ? 往年高收益產品季末扎堆發行

? ? 每當月末和季末,銀行就會掀起一波“攬儲潮”,高收益“跨月”銀行理財產品成為攬儲的利器。從2013年至2014年年中的情況來看,商業銀行跨月發行理財產品數量與規模均出現激增。
? ? 數據顯示,2013年跨3月發行產品888款,環比增加98款,產品規模環比上升26.05%;跨6月發行產品868款,環比增加196款,產品規模環比上升至1.2266萬億元;跨年發行產品1059款,環比增加244款,產品規模以91.03%的環比增長率上升至1.5421萬億元。
? ? 其次,就發行理財產品的價格來看,以投資期限為1-3個月的理財產品為例,比較2013年的產品價格可以發現,跨月發行產品普遍較非跨月發行產品有價格優勢,尤其是在年中,6月發行產品價格從上旬的4.33%攀升至跨月發行的5.37%。
? ? 將不同時點發行產品價格作比較,從2013年跨月發行產品價格優勢來看,以年中最為突出,且在下半年有逐漸提高的趨勢。
? ? 值得一提的是,該年跨季發行產品價格高于同季度對應的其他跨月發行產品,以6月、12月對應的產品價格增幅最為明顯。
? ? 再以1-3個月期限理財產品為例,產品價格分別環比上升106、66個基點至5.37%與5.96%。顯然,與一般跨月發行產品相比,2013年,跨季度發行產品定價更高。
? ? 對比2014年來看,雖然跨月發行理財產品的數量和規模在前三季度依然形成高潮,不過,產品的價格優勢有所減弱。今年年中,已看不見跨月發行產品價格激增的現象,最大價差僅為13個基點。
? ? 三季度末沖時點效應減退
? ? 然而,由于2014年央行兩度定向降準等措施,釋放了資金流動性,跨季發行產品價格漲幅不如去年。
? ? 以今年第三季度末為例,9月最后一周,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量較前一周小幅減少,且平均預期收益率僅為5.12%,與前一周持平。其中,預期收益率在5.50%及以上的理財產品共279款,市場占比僅達36%,產品價格整體表現較去年遜色。
? ? 即使疊加國慶假日,高收益產品的數量依然不多。截至9月29日,累計有86款國慶專享人民幣非結構性銀行理財產品發售,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43%,僅有5款產品的預期收益率超過6%。業內分析人士表示,因年內銀監會的部分舉措緩解了體系內的資金壓力,使得市面資金流動性趨于穩定,抑制了銀行因資金需求壓力推高收益理財產品攬儲的行為。
? ? 同時,今年9月,銀監會下發236號文,要求商業銀行應加強存款穩定性管理,約束月末存款“沖時點”,月末存款偏離度不得超過3%。專家認為,從236號文出臺的目的來看,一方面是為了降低銀行月末融資成本,落實國務院關于銀行業支持實體經濟、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政策;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減少銀行存款的大幅波動,以及由此帶來的銀行信貸投放起伏,維穩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