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年末,由于宏觀經濟層面政策的變動,國內理財市場產品收益和期限特征也有所變化。日前,普益財富發(fā)布的統計數據顯示,近期銀行發(fā)行的理財產品期限有拉長的趨勢。2013年,投資期限在3個月以上的理財產品占比長期維持在40%以下,而從今年年中開始,占比始終保持在40%以上,且近期連續(xù)3個月呈現上升的態(tài)勢,與年初相比漲幅達10個百分點。此外,由于美國QE結束,外幣理財產品也將面臨分行走勢。
? ? 銀行理財期限有所拉長
? ? 普益財富研究員牟鑫分析指出,銀貨幣市場間寬松的資金流動性降低了銀行發(fā)行高收益理財產品的意愿,觀察近期的銀行間利率shibor走勢,一個月shibor利率自10月以來始終穩(wěn)定在4%以下。然而為了防止存款流失,銀行發(fā)行長期理財產品,一方面可以以長期產品的價格優(yōu)勢留住客戶,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客戶的粘度。
? ? 另一方面,2014年7月14日,銀監(jiān)會“35號文”為實現銀行理財回歸資產管理業(yè)務提出多項規(guī)定,其中明確指出“理財產品之間不得相互交易,不得相互調節(jié)收益”。在監(jiān)管層的約束下,銀行理財產品以資金池方式相互交易、調節(jié)收益,實現期限錯配與資金錯配的運作方式受到抑制。“銀行難以通過滾動發(fā)行短期理財產品配置長期資產來實現期限錯配溢價,因而部分轉向發(fā)行長期產品。”牟鑫表示。
? ? 進入四季度,監(jiān)管層出臺的存款偏離度監(jiān)管措施進一步影響了銀行理財業(yè)務的產品設計。不少銀行都開始大力推保本型的存款類理財產品,此類產品可作為表內存款業(yè)務,保本型產品規(guī)模可能會有所擴張。牟鑫分析表示,對于銀行來說,保本型產品的理財資金從發(fā)行開始日至到期清算日都被算作銀行存款,因此銀行擴大保本型產品規(guī)模,同時拉長該類產品的投資期限,起到穩(wěn)定銀行日均存款的作用、有效規(guī)避月末存款偏離度對銀行的約束。
? ? 今年10月,央行為平滑市場資金流動性定向投放了數千億資金,充裕的貨幣市場資金流動性或將保持至年底,理財收益受此影響不會出現明顯走高,加上不少機構預期明年或會迎來降息通道,投資者可選擇投資期限較長的理財產品來鎖定收益。
? ? 據普益財富統計顯示,上周,大部分期限型固定收益類人民幣理財產品價格下跌。上周固定收益類人民幣理財產品共發(fā)行723款,1個月至3個月期理財產品依然最多,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00%,較上期下降1個基點。3個月至6個月期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17%,下降6個基點;6個月至12個月期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5.41%,較上期下降10個基點;1年以上期理財產品15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51%,較上期下降29個基點。
? ? 外幣理財收益面臨分化
? ? 此外,普益財富認為,在匯率波動的影響下,銀行發(fā)行的外幣理財產品收益率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再加上外幣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還要受到來自外幣發(fā)行國利率以及國內人民幣市場利率等因素的不同程度影響,因此外幣理財產品投資顯得更加復雜。
? ? 今年以來,除了歐洲央行分別在6月和9月各降息10個基點外,包括美國、澳大利亞、英國在內的主要外幣發(fā)行國均維持利率不變,各國利率水平維持在低位決定了投資者持有的外幣資產所能獲得的收益率維持在一個較低水平。
? ? 此外,導致外幣理財產品收益率下滑的因素還有人民幣匯率和國內市場利率水平。從未來匯率的走勢上來看,由于美國已經結束量化寬松政策,因此美元兌人民幣走勢很可能從此前低位反彈,而部分國家繼續(xù)維持量化寬松政策可能使得這些國家的外幣兌人民幣匯率仍然維持在較低水平。事實上,從第2季度開始,人民幣兌主要幣種逐漸持穩(wěn),兌部分幣種開始反彈,這使得銀行在運作外幣理財產品過程中采用衍生工具鎖定匯率風險的成本增加,從而令外幣理財產品收益受限。
? ? 從整體收益率來看,今年前3個季度,人民幣固定收益類(扣除結構性產品,下同)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從1月份的5.75%下滑至10月份的5.14%,外幣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從1月份的3.50%下滑至10月份的2.43%,降幅超過30%。
? ? 普益財富分析認為,兩方面因素影響可能使得外幣理財產品表現出現分化,澳元、歐元、英鎊等外幣理財產品收益率在這些國家基礎利率不變的情況下,可能受到上述負面因素的影響繼續(xù)走低,而美元理財產品受到美元匯率反彈的影響可能下滑程度小于其他外幣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