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余額寶6月誕生,基金業掀起一波創設“互聯網”基金的熱潮,市場冠之以“寶寶”類產品。這股熱潮在去年11月基金公司淘寶開店后達到高峰,前后相繼有30多只互聯網基金產品誕生。而后不斷發展,根據wind統計,如今已有80余只互聯網基金產品。
但時隔一年,“寶寶”類產品的創設熱潮有些冷卻。一方面,寶寶類產品的收益率不斷下降;另一方面,互聯網行業更明顯的“馬太效應”讓多數基金公司已經失去了興趣。
收益率逐漸縮水
在資本市場,“花無百日紅”也一直是遵循不變的定律。自今年2月起,貨幣基金類產品結束了持續半年之久的高收益,收益率紛紛下行。今年5月,以余額寶為首的互聯網“寶寶”七日年化收益率開始跌破5%,吸引力不斷降低。
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11月13日,互聯網基金“寶寶”7日年化收益率高于5%的有22只,占比不到30%,其中最高的是“平安盈”對應的平安大華日增利貨幣,其七日年化收益率報10.68%,遠遠甩下其他同類“寶寶”。
而除去無數據的百度百發和京東超級理財,七日年化收益率最低的是東方財富活期寶對應的寶盈貨幣,A份額和B份額分別為3.29%和3.55%。
相對來說,運營公司是互聯網公司的互聯網系“寶寶”整體收益率偏低,基金公司運營的基金系寶寶次之,銀行運營的銀行系“寶寶”收益率要稍高一些。
據悉,“寶寶”收益率縮水與其他貨幣基金一樣,也是主要與資金面緊張逐步緩解有關。據統計,截至上周末,275只貨幣基金(A/B/C分開算)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為4.44%,處于年內中下水平。同期,互聯網基金寶寶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為4.66%,雖略高于普通貨幣基金,但與今年年初三個月相比,出現了1個百分點左右的下滑。
余額寶的七日年化收益率近段時間一直維持在4%-5%。
增規模靠平臺
根據wind統計,互聯網基金“寶寶”有80余只,之間競爭十分激烈,傳統形式的“寶寶”規模增長遇到了瓶頸。今年三季度末,這類產品的“老大”余額寶,都首度出現了季度規模下降。相比上季度末的5741億元規模,其三季度期間凈流出380多億元。
尋找其他高效的平臺是維持“寶寶”類產品大規模擴張的出爐。今年下半年以來,規模擴張快速的寶寶類產品大多找到了新的平臺。如截至三季度末,興全添利寶規模高達771.19億元,躋身同類前五名,其憑借的就是興業銀行的支持。此外,該產品還具備了T+0、7×24交易服務等貨基常用功能,“掌柜錢包”還提供1分起購、單日贖回額度高達3000萬等便利服務。
而剛剛推出兩個月的“開鑫盈”,據悉,累計交易金額已突破50億元。“殺手锏”是江蘇銀行與諾安基金合作開發,為投資者提供的現金管理與增值產品。江蘇銀行成為該產品的重要平臺。
此外,華夏現金增利E今年三季度規模環比出現了大幅增長,凈申購200多億份,就與其通過微信平臺發售有直接關系。
三季度工銀瑞信貨幣、廣發貨幣等產品份額增長快也都因為尋覓到了新的銷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