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保監會官網發布《中國保監會關于嚴格規范非保險金融產品銷售的通知》,明確指出保險公司、保險專業中介機構不得銷售未經金融監管部門批準的非保險金融產品。
? ? 北京保監局曾提示,警惕假借保險銷售名義組織的非法集資陷阱。投保人張先生投訴,稱其購買某保險公司產品后,保險銷售人員李某向其推薦了一款年化收益可達12%的理財產品,張先生以為是保險公司的產品,未詳細了解便同意辦理。一年后,李某稱資金出現問題,本金無法給付,此時,張先生才發現,用于理財的資金并未交到保險公司,而是被某基金公司用于投資,該基金公司因涉嫌非法集資已被公安部門立案偵查。
? ? 如果遇到一個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遠遠高于保險,消費者該如何識別呢?業內人士表示,最簡單的方式是考察銷售機構和銷售人員的資質。如:保險公司與保險中介機構業務員的代理權限是保險產品,若有人以保險公司的名義銷售第三方理財產品或高息理財產品,那么消費者只需致電保險公司客戶服務熱線,即可核實銷售人員的身份和產品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