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余額寶們的收益率不斷走低,高收益理財產品在市場上越發成為香餑餑,而一些新銳銀行則“逆”寶寶而上,憑借較高的收益表現和便利的購買贏得了人氣與銷量。包商銀行的“包商星期三”系列理財產品、浦發銀行發行的“第54期尊享盈添利計劃”近期以預期年化收益率6.8%,成為降息之后的“理財之星”。要知道,絕大多數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都在5%以下。另一方面,在資金面保持寬裕和利率市場化的大背景下,互聯網寶寶收益將繼續下行,長期看可能跌破4%。
? ? ?多數銀行理財收益低于5% 包商浦發收益6.8%領先
? ? ?近日,《投資快報》記者關注到,隨著余額寶們的收益率不斷走低,高收益理財產品在市場上越發成為香餑餑。值得一提的是,包商銀行發行的“包商星期三”、浦發銀行發行的“個人專項理財產品2014年第54期尊享盈添利計劃(私銀專屬)(330天)”因其預期年化收益率達到了6.8%及以上,在眾多銀行的理財產品中脫穎而出,收益優勢突顯。預期年化收益率在6.5%(含)以上的還有:錦州銀行發行的兩款產品和南京銀行的一款產品。
? ? ?各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是連續下行,投資者理財收益遭遇縮水。眼下眾多的理財產品中,大多預期年化收益浮動在4%到5%之間。比如,浦發銀行匯理財穩利系列金融產品,預期最高收益率4.45%;興業銀行智盈寶預期最高收益率達到4.24%;招商銀行“鼎鼎成金”預期收益率5.9%;中信銀行“共贏系列”預期收益率5.55%;建設銀行“利得盈”預期收益率4.5%
? ? ?對此,業內人士張先生指出,從銀行理財來看,在今年監管層嚴格監管及資金充裕的情況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將持續下行,目前6%以上高收益產品少之又少。銀行更傾向發行中長期理財產品吸收資金,可以說未來中長期理財產品將會成為市場主流。
? ? ?“寶寶”收益優勢不再生存面臨挑戰
? ? ?經歷了寶類產品“坐6望7”的時代后,2014年春節以來無論是余額寶還是其他機構的寶寶產品,年化收益率從7%左右下降至如今的4%左右,互聯網寶寶高收益的神話相繼告破,隨著銀行系寶寶的推出大多數互聯網寶寶類的產品優勢不再,在資金面保持寬裕和利率市場化的大背景下,互聯網寶寶收益將繼續下行,長期看可能跌破4%。
? ?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互聯網寶寶是利率管制時代的階段性產品,其本質是貨幣基金,寶寶的壯大把存款通過寶寶帶到銀行同業拆借市場,從一定程度上沖擊著銀行業的根本利益。四大行聲明不接受寶寶們協議存款交易;眾多銀行調低銀行卡轉入寶寶類產品的資金限額;銀行業協會也建議把寶寶類產品納入一般性存款,計繳存款準備金,提前支取罰息。也就是說,互聯網寶寶類產品是有階段性特征,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寶寶類產品將面臨更大的生存挑戰。而票據類、保險類等理財產品的推出也將是互聯網寶寶的威脅。
? ? ?明年收益將維持在4%-6%間
? ? ?融360的數據顯示,近一年來,人民幣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走勢先揚后抑。在2014年1月,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達到最高點5.76%,之后一路下滑,在2014年8、9月份達到最低點5.03%,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333%,平均期限4.27個月。
? ? ?總體來看,2014年以來,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呈現下跌趨勢。張懿望認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今年來,市場資金面維持寬松,央行在上半年兩次降準,下半年先后在9月、10月分別向五大行注資5000億及向城商行注資2500億至3000億,釋放大量流動性,目前市場資金保持充裕,導致銀行降低融資成本。二是9月份監管層頒布了“236”號文,要求銀行應加強存款穩定性管理,月末存款偏離度不得超過3%,約束月末存款“沖時點”,緩解月末、季末存款等的大幅波動。這么一來,銀行通過發行高收益理財產品增加存款都將受到有效遏制。三是股市的持續回暖分流了原本流入理財市場的資金,造成了理財市場資金量大幅度減少,這對理財產品的收益也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 ? ?融360理財分析師張懿望預計,2015年市場資金面仍將延續2014年的寬松態勢,市場利率繼續回落。總的來看,大部分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應維持在4%-6%之間,收益在6%以上的產品會繼續減少。張懿望建議投資者選擇購買中長期理財產品,長期產品可以在利率下滑的大趨勢下,提前拿到相對高的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