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13年是“互聯網金融發展元年”,那2014年就是“互聯網金融爆發之年”。以P 2P為例,今年銀行、國資、電商巨頭、上市公司搶先布局,各類P 2P平臺紛紛“爭寵”,不斷上演了一輪又一輪的突破。它門檻較低、收益可觀、產品新穎,打通融資理財兩端,飛入尋常百姓家中,讓金融服務不再“高冷”,惠及全民。
P2P破解信貸困局
在互聯網金融發展之前,國內的征信體系一直是與銀行直接掛鉤。因此,信貸市場存在著兩個極端:一方面信用“白戶”貸不到款,即沒有在銀行貸過款、沒有使用過信用卡,銀行就不清楚你的信用度究竟如何,你申請信用貸款的成功率就很低。另一方面信用“黑戶”也貸不到款。不管你是否惡意,只要未在約定還款日之前還款,或者沒有足額還款,都會被認定為逾期還款。有很多人對信用卡的使用粗心大意,不小心就成為了“黑戶”。除了信用貸款審核不會通過“黑戶”申請別的貸款難度也會增大。
就國內征信體系來說,每個人的信用記錄都建立在銀行的借記卡以及信用卡的數據基礎之上。但在這以外,還有大量的征信信息散落在其他非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的創新之一在于多維、跨界和融合,用技術把銀行和非銀行打通,把金融與非金融的界限打通,把這些散落的信息收集起來并加以分析,更加高效地解決“黑戶”和“白戶”的信貸問題。比如說,你是一個信用“白戶”,申請一張信用卡最少需要10個工作日。但是在P2P平臺,用戶只要通過其微信公眾平臺綁定微博、人人、學信網等平臺賬號,就可以獲得一定的貸款額度,5000元額度之內的審核時間不超過1小時,幾萬的貸款1天內就能到賬。這能解決很多個人和小微企業的小額貸款需求。
P2P惠及大眾理財
以前說大眾理財,大家第一反應就是“想理財,沒有錢”。事實上,老百姓并不是沒有錢,只是閑置資金多少的問題。債券、黃金、樓市對普通人來說,門檻太高仿佛是中高端人士的專利。而門檻較低的股市,風險太高,難以讓人放心。人們更希望像儲蓄一樣收益穩定、本錢又少的投資理財方式可供選擇。同時,最好有24小時理財服務,想買就買,想退就退。
作為一種時興的個人理財新模式,P2P投資門檻幾乎是零。你可以100元起投、50元起投,甚至1元起投。它的產品相對傳統理財產品期限更短,有3個月的,有2個月的,也有20天的。我們再來對比一下收益,本金100萬,一年定期有2 .75萬收益,如果投在P 2P平臺,在陸金所一年有8.4萬收益,在積木盒子一年有11萬收益,在恒富金融一年有16萬收益。門檻沒有了,期限豐富了,收益更高了,滿足了絕大部分的大眾投資者的需求。
除此之外,P2P理財沒有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你可以隨時隨地選擇任何地區的P2P平臺進行投資。積木盒子、恒富金融還推出了微信官網方便用戶利用“碎片化”時間理財。
P2P推進金融改革
P2P網貸用技術降低了信用成本,從而彌補了國內銀行體系對小微客戶服務的空白,拓寬了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開啟了大眾百姓的理財致富之門。與此同時,它為融資和理財雙方提供了一個直接對接的平臺,使資金匹配流程簡化,渠道多樣化,風險定價信息透明化,推進了利率市場化改革,促進了民間借貸的陽光化發展。
雖然目前P 2P行業因泡沫太盛、監管缺位而備受非議,但每一樣金融創新都需要一個過程。對于P2P從業者,應當莫忘初心,洗去鉛華,關注產品設計和風險管控,讓互聯網金融發展成果惠及更多國人。
記者點評
P2P平臺從在一些公司試水到遍地開花,其中走過的道路短暫而充滿曲折。據第一網貸提供的資料,2014年11月份全國P2P網貸,平均綜合年利率16.00%,9連降,創歷史新低;成交額為388億元,7連增,創歷史新高;平均期限為6.66個月,創歷史新長;參與人數日均13.04萬人,7連漲,創歷史新高。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新出現問題平臺42家,也創歷史新高。
在惠及更多普通投資者的同時,P2P平臺也在企圖解決資金市場“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而隨著P2P網貸對民間金融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其平臺操作的市場化、陽光化、規范化、群眾性等特點,使借貸關系更加透明公開,在逐漸推動民間金融利率市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