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1月底升級上線的平安付“壹錢包”APP3.1版本,正迅速將觸角伸向互聯網理財。
知情人士透露,3月18日一款由壹錢包自主研發的“任性”系列理財產品將在壹錢包APP上線銷售。這也意味著平安集團旗下第三方支付機構——平安付的壹錢包平臺與平安集團各業務部門金融資產開始正式對接。
此前,平安集團曾對壹錢包有很高的期望值,希望它能成為平安集團布局互聯網的重要棋子,將其打造成真正能夠打通互聯網任督二脈的載體。如今,平安集團給予壹錢包新的定位,以交易為源頭,支付為紐帶,聯結保險、銀行、投資等平安的三大傳統業務支柱,布局傳統業務的互聯網化改造,實現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深度整合。
在業內人士看來,壹錢包自主設計發行互聯網理財產品,某種程度也凸顯第三方支付機構變身為互聯網理財業務機構的轉型壓力。
“盡管傳統的支付業務帶來巨額交易量同時,并未提升客戶忠誠度與豐厚業務收入。”他說,為此多家第三方支付機構決定以支付為“入口”,進軍互聯網理財市場,培育客戶粘性與多元化業務收入。
然而,第三方支付機構這條轉型之路能否走得通,仍是未知數。
這位業內人士直言,目前擺在第三方支付機構面前的一道難題,就是如何可持續地獲得優質資產,將互聯網理財版圖做大做強。
互聯網理財的生意經
記者了解到,壹錢包此次發行的首款任性系列理財產品,主要是期限為48天、96天、190天、290天的固定收益類投資品種,預期收益率分別為5.7%、6.2%、6.9%、7.3%。為了吸引互聯網群體投資,壹錢包團隊將認購起點設定為1000元。
壹錢包產品負責人徐達透露,這些理財產品將主要投向平安不動產公司所屬的部分非標資產。
作為平安集團的不動產投資管理平臺,平安不動產公司近年頻頻拿地興建高檔商務寫字樓,并通過出售出租樓盤取得投資收益。
這位知情人士透露,此次納入任性系列理財產品的投資標的,很可能是平安不動產公司的特定物業管理項目,即平安不動產公司將這些物業出租給平安集團各個業務部門,以此形成相對穩定的租金回報,足夠用于產品本息兌付。
但在互聯網理財產品設計過程,壹錢包方面則引入了一種創新型債權轉讓的模式,即先由平安付旗下關聯公司通過銀行委托貸款形式,向平安不動產公司這些物業項目給予貸款,在平安付取得這部分物業貸款的債權后,再將這些債權設計成互聯網理財產品,轉讓給投資者。
通俗而言,就是平安付先“墊資”貸款給平安不動產公司取得相應貸款債權,再將這部分債權轉化成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通過壹錢包平臺銷售。
這樣做的好處,主要是降低產品設計過程的中間環節費用,若這款產品通過信托、基金子公司設計,還要額外支付一筆產品費用。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平安付將這筆省下的產品費用轉化成產品收益,返還給投資者。
為了確保產品本息兌付安全,平安付方面還與平安不動產公司簽訂一系列協議,確保這筆貸款能夠到期按時償還,用于任性系列產品本金兌付。
“其實,相關部門主要擔心的,是這種創新型債權轉讓操作流程是否合規,其中涉及到資金劃撥、委托貸款償還、產品本息兌付的操作流程是否安全可靠。”他透露,目前這款產品具體流程也通過平安銀行向相關部門進行備案。不過,這類理財產品創新的另一大考驗,是這類移動互聯網理財產品需要在界面簡單與合規操作之間,需要取得一個平衡點。由于互聯網理財產品在移動端展示時不大會全面標注產品的具體投向,就容易讓某些機構隱瞞真實的資金用途,甚至參與以短養長、期限錯配的資金池業務。
“當投資者購買任性系列理財產品后,在5-10分鐘內平臺會生成相應的投資合同,投資者可以從中了解資金的具體投向,以及投資項目的存續期限是否與產品匹配。”徐達表示。目前壹錢包的互聯網理財業務并不賺錢。究其原因,一是用戶購買“任性”理財產品后,可以通過推薦好友獲得0.3%的額外產品收益率,而這部分收益主要來自壹錢包節省的營銷費用;二是平安集團通過資源協調所節省的中間環節費用,都作為產品投資收益返還給投資者。
徐達直言,在互聯網理財時代,這也是增加客戶粘性的重要手段。在他看來,借助相對低門檻、高收益的互聯網理財產品獲取大量客源,是壹錢包深入布局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重要步驟——當客戶數量與賬戶資金額能達到一定規模時,壹錢包就能引入知名電商與品牌商入駐,形成一個基于互聯網的理財、消費、支付的閉環,壹錢包則可以通過消費環節實現盈利目標,甚至帶動平安付的業務轉型。
第三方支付機構“轉型”圖謀
壹錢包通過自主研發產品進軍互聯網理財,無形間也是國內第三方支付機構謀求業務轉型的一個縮影。
2月8日,第三方支付機構——匯付天下聯合家裝行業上市公司東易日盛(002713.SZ)組建上海易日升金融服務有限公司,開始涉足互聯網家裝消費信貸、理財業務。
“去年匯付天下高層已經制定了企業轉型路徑,就是從一家傳統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向互聯網金融服務機構轉變。”一位匯付天下人士透露。
在上述業內人士看來,這舉頗為無奈。長期以來,第三方支付機構一直被視為“搬錢機器”,盡管業務規模動輒數千億元,但整個行業的經營收入并未隨之大幅增長。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第三方支付機構發現自己客戶只有在需要互聯網支付時才想到自己,忠誠度與客戶粘性并不高。
“在互聯網時代,一旦缺乏足夠高的客戶粘性,很有可能會因為競爭對手的一次促銷而流失大量客戶,業務多元化發展也就難以實施。”他表示。這也是第三方支付機構決定變身互聯網理財機構的重要原因——既然自己在幫助客戶搬錢,何不切入互聯網理財業務,管理客戶的資產,這樣客戶也就不大會流失,自身業務多元化發展就有了基礎。
然而,要用互聯網理財留住客戶,絕非易事。
擺在第三方支付機構面前的一個現實操作難題,就是他們缺乏足夠的優質資產,設計成相對高收益的保本型互聯網理財產品,支撐這塊業務做大做強。
為此,不少第三方支付機構可謂動足了腦筋,比如匯付天下參與組建易日升金融,也是希望東易日盛遍布全國的家裝連瑣網點獲取大量優質“信貸資產”——當消費者在這些家裝商場打算貸款購物時,當地商戶就將這些金融需求推薦給易日升金融平臺,只要符合相關風控要求,就能設計成互聯網理財產品面向匯付天下用戶出售。
“但是,這種合作模式的代價并不低。”這位業內人士直言,通常金融機構要獲得優質的資產,總要面臨一定額度的中間環節費用。
在他看來,這考驗著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資源整合實力——誰能用最低成本拿到優質資產,就能相應抬高互聯網理財產品收益率吸引更多客戶,從而更快地實現業務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