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白酒集體一掃陰霾,全線飄紅。到收盤時造酒板塊以平均漲幅3.08%引領整個行業板塊。在行業進入消費淡季,白酒板塊為何逆勢而上?
當日,中國工業協會秘書長馬勇關于白酒塑化劑標準兩月后將出臺的消息再度引發地震。深受塑化劑風波重創的(000799.SZ)漲停,創下了開年以來第一個漲停板。
當日馬勇答復本報,并沒有提及白酒中的塑化劑限量值出臺的具體時間。他表示,制定白酒中塑化劑限量值,應該不同于衛生部551號文件適用于排查是否人為添加塑化劑目的,而是對白酒生產企業提出產品中的塑化劑控制指標。因此,不能與551號文件規定的限量值進行從寬或從嚴的比較。
本報記者從香港中心官方網站查實,今年2月,香港政府已率先訂烈酒中塑化劑成分的行動水平(應考慮采取防護行動的劑量水平,即限量值),為每公斤烈酒DEHP含量為5mg/kg,對超過行動水平的要調查。此前,香港食安中心關于食物含DEHP的行動水平和衛生部551號文的限量一樣,為1.5mg/kg。這意味著,烈酒限量標準大大高于原本的食品限量標準,為后者的3.33倍。
管控白酒塑化劑
馬勇對白酒塑化劑有關疑問的書面答復稱,對于食品中風險物質的危害,科學上常用“每天每公斤體重半數致死劑量,即LD50值”來衡量一種物質的毒性。其數值越低,毒性越大。出現在部分食品中含量相對多的兩種塑化劑DEHP和DBP的LD50分別是30.6克和8克。其他幾種常見物質的LD50分別是:水90克、食鹽3克、酒精3~7克、蔗糖29.7克、維生素C 11.9克。可見,從LD50看,食鹽、酒精等物質的安全風險高于DEHP和DBP.
他在文中稱,從塑化劑風險管理的角度,單獨制定白酒中塑化劑標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并不明顯。但是,從便于監管部門監督抽查、督促企業加大整改力度和消除公眾恐慌出發,制定白酒塑化劑臨時限量值,用于判定白酒是否可以上市銷售是具有積極作用的。
他認為,制定白酒中塑化劑限量值,應該不同于衛生部551號文件適用于排查是否人為添加塑化劑目的,而是對白酒生產企業提出產品中的塑化劑控制指標。
551號文即2011年6月,由衛生部簽發的《衛生部辦公廳關于通報食品及食品添加劑中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最大殘留量的函》,這份文件依據《食品容器、包裝用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9685-2008),規定塑化劑DEHP、DINP和DBP的最大殘留量分別為1.5mg/kg、9.0mg/kg和0.3mg/kg.
此前本報記者致電衛生部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其專門負責制定白酒塑化劑標準的工作人員說,塑化劑在白酒中的限值標準制定確實在計劃中,但時間和標準不方便透露進展。
事實上,去年12月12日,衛生部食品安全與衛生監督局局長蘇志表示,臺灣地區塑化劑事件后,衛生部門安排了對重點食品開展這方面的監測。監測有兩個目的,一是了解我國食品中的塑化劑遷移或者是污染,是否存在人為添加的情況。二是為制定標準積累經驗,因為各個國家都沒有這方面的標準。
馬勇在這份書面回復中也表示,近兩月來,相關監管部門和食品安全標準制定單位,正在收集風險評估數據,參考借鑒世界衛生組織相關資料,結合白酒塑化劑現狀,研究制定相應的臨時限量值。
酒企的狂歡?
10日,股市迎來了白酒的集體狂歡。
4月3日公告的酒鬼酒業績預減顯示,1-3月,其歸屬于上市公司凈利潤比上年同期下降九成以上,盈利在800萬-1200萬元。去年年報顯示,四季度深受塑化劑事件重創,酒鬼酒營業收入僅1.7億元,凈利潤0.36億元,和原計劃四季度實現5億元的營收相距甚遠。
和酒鬼酒相比,另有在塑化劑風波中飽受考驗。
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稱,曾接獲市民投訴一瓶標示為茅臺的酒含塑化劑,該市民并提供一已開封的酒樣本。該樣本檢測出每公斤酒樣本含有2.8毫克的塑化劑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超出食物所含DEHP的行動水平。風險評估結果顯示,對于烈酒飲用量一般及高的市民,通過飲用上述DEHP分量的烈酒不會超出世衛有關DEHP的安全參考值。對于其樣本是不是茅臺酒,食安中心并沒有回應。隨后,食安中心出臺了關于烈酒的行動水平。
本報記者獲悉,今年2月,食物環境衛生署香港食品安全中心已為烈酒另訂了行動水平為每公斤烈酒含5毫克DEHP(5mg/kg).
香港食安中心稱,“食物安全中心(中心)在二零一一年處理臺灣五類食品被攙雜塑化劑的事故時,把行動水平定于每公斤食物含1.5毫克DEHP(1.5mg/kg)。目前并無證據顯示有人故意在烈酒中摻入DEHP。由于烈酒并非一般香港市民日常的飲食,而且某些塑化劑(包括DEHP)較易溶解于酒精中,以上針對一般食物的行動水平不適用于烈酒。因此,中心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及參考歐洲國家的有關數據,為烈酒另訂行動水平為每公斤烈酒含5毫克DEHP。”
國內白酒塑化劑標準的出臺對洋酒也是一大利好。今年春節期間,中國海關在檢查一批進口法國干邑酒時發現塑化劑含量超標,被攔截的品牌涉及到人頭馬(RemyMartin)、卡慕(Camus)和法拉賓(Frapin)等三個法國干邑白蘭地酒品牌的產品。由于干邑和白酒同屬烈酒,由此引發了國內有關部門對洋酒中塑化劑限量的檢查,不少洋酒企業紛紛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