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五條”對于市場的降溫效應開始顯現。國家統計局昨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開發投資和商品房銷售指標雖繼續增長,但增速回落;房屋新開工面積、土地購置面積均有所下降,且降幅擴大;國房景氣指數也有所回落。
數據顯示,1~3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3133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0.2%,增速比1~2月份回落2.6個百分點。
因提前釋放了未來幾個月的交易量,一季度市場交易量創新高。1~3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2.0898億平方米,同比增長37.1%;商品房銷售額1.3992萬億元,同比增長61.3%。不過,與1~2月份相比,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增速分別回落了12.4個百分點和16.3個百分點。
盡管3月初“國五條”出臺的末班車效應促使樓市銷售量大幅增長,但同時,庫存量也繼續增加。數據顯示,3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4.2441億平方米,比2月末增加536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積增加345萬平方米。
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認為,短期來看,一季度市場交易量創新高是以提前釋放未來幾個月交易量為前提,二季度需求量萎縮將使得房地產市場出現“拐點”幾成定局;另一方面,當前庫存量維持新高,相比需求量的減少、原來供不應求的樓市狀況將得到緩解,多數城市房價上漲局面將有所改觀,雖然北京等一線城市庫存量較低,但由于新房預售證發放時間及最高價格都受到政府嚴格限制,房價增長幅度也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從中長期來看,土地購置面積和新開工面積的下降,將影響未來新房供應量。數據顯示,1~3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613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2.0%,降幅比1~2月份擴大3.4個百分點;房屋新開工面積3.8873億平方米,同比下降2.7%,自去年3月份以來,連續12個月同比漲幅為負值,預示著明年初新房供應量將急劇下降。
“一季度購地和新開工最差,分別同比下跌22%和3%,潛在供應仍偏緊,調控房價難難難!”上海易居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