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15日, (000776.SZ)、 (000562.SZ)、 (000783.SZ)等六家上市券商已發布一季度業績快報 。除 (000728.SZ)業績同比下滑外,其余五家券商的業績堪稱“靚麗”。
一季度營業收入18.9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93%;歸屬股東凈利潤6.8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48%。 (601377.SH)也預計一季度公司實現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將增長30%~40%。宏源證券、長江證券一季度業績預增幅度分別達到77.39%、72.62%。
其中,業績增長最為顯著的為 (000686.SZ)。東北證券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25億元,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0.27%和279.58%。東北證券稱,業績的增長主要在于公司大力發展創新業務,增加債券投資比重以及創新業務等。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64家券商共承銷347只債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近七成。若以1%的承銷費率計算,一季度券商債券承銷收入約37.13億元。
64家券商發債347只
一季度,共有64家券商在債券發行方面有所斬獲,承銷債券347只,實際承銷金額合計3713.11億元,承銷數量與金額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67.6%與22.5%。
今年一季度中,一些中小型券商成功入侵債券領域。新時代證券 、金元證券 、華創證券 、華西證券 、湘財證券等23家券商成為債券領域的新進搶食者。
在承銷數量上, (600030.SH)以絕對優勢位居榜首。主承銷債券48只,聯席保薦38只,承銷金額總計587.05億元。中信建投以主承銷22家,聯席保薦9家的項目數量位列第二。緊隨其后的是國信證券,主承銷債券21家,聯席保薦5家。
而從債券主承銷金額情況來看,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與國開證券排名位居前三,承銷金額分別是587.05億元、324.19億元與201.33億元。
在券商債券承銷收入中,企業債與公司債依然是收入貢獻的主力軍。今年一季度,二者的債券承銷收入占券商債券總承銷收入的81.61%。
數據顯示,一季度52家券商共承銷了186只企業債,較去年同期的139只增長33.81%;募集資金總額2111.99億元,增長26.01%。公司債方
面,一季度共有29家券商參與了90只公司債的發行,實際募集總金額918.33萬元。而去年一季度發行公司債44只,實際募集金額僅為387.33萬元。
“企業債可以跨市場交易,且存在較高溢價空間,因此比較受歡迎。相比之下,公司債買的人比較少。”上海一名券商債券承銷人員介紹。
8號文再次點燃債券市場
“賣給你是給你面子。”一句話足以說明債券市場的火爆程度。
“去年債券市場特別好,其實今年開始有些冷淡了,但是前段時間下發的8號文又讓債券市場好起來了。”上述債券承銷人員告訴記者。
日前,中國銀監會下發2013年8號文,對“資金池-資產池”模式與通道模式進行整頓,規模逾7萬億元的理財市場將更加透明、規范。專家認為,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的投資受限。而目前,銀行的理財余額僅有三個來源,存款、債券與各種“非標”資產。因此,為了做大理財余額的分母,銀行大力增加債券品種。
“所以債券市場又起來了,尤其是城投債特別受歡迎。”一中小型券商債券人員告訴記者。其自從去年從事債券承銷以來,就一直到處出差忙碌。
但與IPO承銷相比,債券的承銷費率并不高。根據國家發改委的規定,規模不同,債券承銷費率不同,費率集中在1%~1.5%之間。
不過,上述債券承銷人員表示,由于債券融資周期短,三四個人,如果順利半個月左右就可將資料準備好,而IPO承銷要兩三年,周期太長了。因此,債券市場成為券商投行的新戰場。
實際上,證券公司的債券承銷發行依然集中在企業債與公司債,而在中票、短融承銷中擴張一直較為緩慢。
“券商在債券市場的比例會逐漸變化,但是它與商業銀行在債券承銷上的格局不太容易改變,債券市場依然由銀行占主導。證券行業不可能與銀行相抗衡,這種局面短期無法改變,整個債券市場的格局不會改變。”一位債券行業資深研究員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