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產能過剩局面,鋁企開始謀求減產以擺脫目前行業普遍虧損的境地。上周在中國有色工業協會的組織下,國內幾家大型鋁企赴京協商減產事項。但是在具體減產細節方面,暫未能達成一致。
業內人士認為,協商減產如不能得到實質性進展,在虧損的壓力下,未來成本較高的企業或被迫實施停工或減產。
減產暫未達成一致
今年以來,現貨鋁價處于下行通道,延續去年以來的疲弱行情。現貨鋁錠價格從年初15000元/噸一路下挫,一度跌至14369元/噸低位。隨后鋁價曾有短期回調,但仍未能有大起色。
4月16日,現貨鋁錠價格報14420元/噸,已經低于一些企業的成本線。鋁價下行的同時,電解鋁生產成本逐漸提高,企業經營壓力倍增。
“一般來說,鋁價在15000元/噸以下,企業就基本沒有什么利潤。”有電解鋁生產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去年很多企業出現虧損,今年一季度,鋁價不斷下行,令企業的經營壓力更大。”
據中國工業協會統計,,281家規模以上鋁冶煉企業中虧損企業為89家,虧損面為31.7%,虧損企業戶數同比增加28家。鋁冶煉虧損企業虧損額113.5億元,占規模以上有色金屬企業中虧損企業虧損額的35.4%。
而一季度企業虧損面或再擴大。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有色工業協會召集國內幾家大型鋁企針對現階段鋁行業產能過剩的壓力,商議減產的可能性。
“原則上是希望相關企業能簽訂減產協議,在某些時間段,企業統一進行減產。由于各家企業經營成本并不相同,成本較高的企業可能對減產更為急迫,而對于成本較低的企業,目前價格尚可以維持經營,減產積極性不高。這或許是此次會議未能達成一致的主要原因。”上述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產業或向西部轉移
面對疲弱行情,國家物資儲備局于于去年11月啟動原鋁收儲,此次共計劃收儲原鋁40萬噸,其中,第一批擬收儲16萬噸,實際收儲10萬噸;第二批收儲30萬噸。
“2009年鋁價低迷時國家物資儲備局對原鋁的收儲的確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這一輪收儲對鋁價的影響比較小,主要還是目前鋁行業產能過剩比較嚴重。”該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據公開數據,2月份國內主要儲鋁基地庫存凈增近30萬噸,截至3月中旬,庫存已突破120萬噸,創歷史新高,原鋁供需失衡矛盾進一步激化。
“目前鋁行業開工率在80%左右,尚未有大規模停產或者減產的現象。如果鋁價再向下,一些成本較高的企業可能會被迫減產。”上述負責人表示,“從成本來講,西部地區一些使用水電的電解鋁廠商成本要低很多,現在很多企業到西部去投資建廠,未來中部地區電解鋁生產企業的生存壓力會越來越大,產業會逐步向西部轉移。”
根據公開數據,年,中國在建和擬建原鋁產能約420萬噸/年,其中新疆地區占比47.6%。隨著配套自備電廠建設的完成,2013年下半年,新疆地區電解鋁產能可能快速釋放,這將加劇中國原鋁市場的供應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