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兇猛的價格戰讓長期在一線工作的信托業務經理們感覺難以招架。一家信托公司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股權質押信托業是這兩年發展起來的,股東通過這種方式融資已經很普遍了。與信貸相比,雖然走信托的成本會高一些,但信托融資的門檻和程序相對簡單,審批時間比銀行要短一個月左右,只要有足夠的抵押就可以了。如今,這些昔日優勢在費用更低、時間更短、操作更簡單的券商沖擊下蕩然無存。
“目前股權質押基本在9%左右,一般不超過10%,如果超過10%的公司就很爛了。去年我們做的項目都在12%左右,低于12%免談。可券商三四月份的春季攻勢讓我們措手不及,收益率已經下滑到8.5%。最讓人擔心的是很多上市公司干脆都不找我們了。”北京一家中型信托公司業務經理很郁悶。
這位信托業務經理絕非杞人憂天。4月份以來,券商已經攬下多筆股權質押大單:4月13日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費錚翔將其質押給蘇州信托的1.5392億股解押后,其持有尚余2240萬股股份質押給上海證券;4月9日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賈躍亭將其持有1080萬股質押給 ;4月9日 (300325)控股股東德威投資將其921萬股質押給天風證券 ;4月2日第一大股東新湖集團將原質押給交行浙江省分行的5525萬股解押,并將2.565億股權質押給 ;4月3日實際控制人顧慶偉將其持有的本公司高管鎖定股2700萬股質押給浙商證券 .
實際上,3月份券商資管就已經火力全開:3月21日控股股東清源環保將質押給中原信托4720萬股股票解押,并將2360萬股質押給上海資管;3月8日樂視網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賈躍亭將其持有的1360萬有限售條件流通股質押給上海東方證券資管;3月12日及14日金龍集團兩次將其持有6000萬股 (占公司股本總額的42.05%)質押給國信證券;3月21日控股股東濱海控股將持有的4940萬股權質押給了渤海證券;3月8日股東陳進將所持公司股份1550萬股(占公司股份總數的9.69%)質押給國聯證券 ;3月1日公司股東武漢九洲弘羊將其持有的700萬股權質押給上海資管;3月5日 (002573)大股東北京世紀地和控股將其持有的250萬股權質押給海通創新證券投資公司;3月21日實際控制人之一尤友鸞將原質押給五礦國際信托的400萬股解押,同日將其持有的400萬股份質押給山西證券;3月20日, (002597)實際控制人安徽金瑞投資將其持有的3100萬股(占總股本14.51%)股權質押給上海資產管理;3月29日,股東王全祥將其質押給陜西省國際信托的全部股份解押,將其中429萬股質押給上海東方證券資管;3月22日,大股東峰盈國際將其原質押給方正東亞信托7500萬股世茂股份解押,將其持有的7700萬股份質押給上海海通證券資管。
不甘券商資管出盡風頭,基金子公司也加入這場春季攻勢。近日 (002310)控股股東何巧女抵押在華鑫國際信托的916萬股股票解押,把其持有960.92萬股質押給了萬家共贏資產管理有限公司;3月15日,控股股東補建將其所持3100萬股權質押給萬家共贏資產管理公司。
“券商資管正在重置股權質押的市場規則,新一輪價格戰已經開啟,交易費用拾階而下。”一位信托業資深人士分析稱,由于該類業務產品設計近乎標準化,成本費用很透明,所以報酬率并不太高,一直是很多中小型信托公司扎堆的業務,大信托公司很少染指。券商等新勢力的“入侵”讓很多中小信托這方面的業務面臨顆粒無收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