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錢”火拼市場
昨天,打車軟件“大黃蜂”在上海宣布,和春秋航空、及百威英博啤酒集團達成合作,致力于打造一個“城市交通服務信息平臺”。打車軟件在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使用的時候,也引來了變相漲價、挑客等質疑,同時,這個至今還未有公司能實現(xiàn)盈利、仍在大手筆“燒錢”的行業(yè)或將在今年底迎來洗牌。
行業(yè)仍在
集體大手筆“燒錢”
春秋航空全國營銷總監(jiān)楊力帆表示,與大黃蜂的合作是獨家的,消費者在完成機票的預定后就會有是否需要預定出租車的提示,目前從虹橋機場出發(fā)的訂單每單減免10元,從浦東機場出發(fā)的訂單每單減免20元。同時,大黃蜂還將推出一項名為“加急令”的業(yè)務,消費者每使用一個“加急令”,如果在兩分鐘內沒有打到車,大黃蜂將賠償消費者20元。
在采訪中,快的打車和大黃蜂都承認,公司仍在大筆“燒錢”中,還沒有產生盈利。以某公司為例,假設目前使用其軟件的司機約有5萬人,按照每位司機每個月補貼80元的上網流量費來計算,僅此一項投入,每個月的支出就是400萬元。
而目前打車軟件的收入基本上就靠來自風險投資的資金,如快的打車在去年5至9月份獲第一輪投資,在今年4月份又獲得400萬美元的投資;大黃蜂CEO黎勇勁則表示,公司的第一輪投資來自晨興創(chuàng)投,金額為好幾百萬美元,“和同行相比,我們過去幾個月‘燒’的相對較少,現(xiàn)在手上剩下的資金比同行應該是多一點。”
部分小公司現(xiàn)倒閉
由于打車軟件公司的盈利模式還未清晰,再加上政府監(jiān)管收緊,一些小的手機打車軟件公司開始出現(xiàn)倒閉現(xiàn)象,比如“嘟嘟打車”放棄了這一市場,轉而進入家政服務行業(yè)。快的打車的首席運營官趙冬則認為,“現(xiàn)在全國在實用階段的打車軟件不超過10家,到年底不會超過5家,其他的或者轉型、或者死掉,也不排除合作重組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