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視網并購花兒影視,華誼并購銀漢科技、常升影視,華策并購克頓傳媒,光線并購新麗傳媒
華誼兄弟 、光線傳媒 、華策影視 、樂視網,沒有誰甘于人后。
因為這一切事關未來的產業競爭力秩序重構。
擊鼓傳花
10月29日,光線傳媒宣布斥資8.29億元收購新麗傳媒27.64%的股權。至此,包括華誼兄弟、華策影視、樂視網、中視傳媒等知名上市影視傳媒類公司均有大手筆并購。
政策方面,比如證監會鼓勵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然后是文化傳媒行業內本身的一些政策,一些地方性政策,鼓勵文化傳媒公司做大做強。
另外,金融行業 ,比如銀行對它們并購資金的支持力度也是比較大的。剛剛好今年有一波股價炒作,一些公司自身也有減持需要,然后今年業務量,比如拍電影票房之類的還可以,手頭現金流還是比較充裕的。還有一些公司,可能想上市但IPO停了,體量較小,所以有可能出售給現在要收購的一些企業。浙江私募阮一飛表示。
影視公司方面的并購案未來還會大量出現。光線傳媒董事長兼總經理王長田表示,影視行業未來發展的市場空間將持續擴大,一些具有先發優勢的影視公司,會采取投資并購策略,來整合資源并形成規模優勢。同時,一些小、散、弱的影視公司可能會面臨一定的危機,它們要么轉變自己的經營方式,要么跟優勢公司進行分工合作,像過去那樣獨立發展空間越來越小。
資本兇猛
今年以來,影視行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并購熱潮。據理財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其中并購金額超過1億元的共有7起,涉及5家上市公司:華誼兄弟、光線傳媒、華策影視、樂視網和中視傳媒。
其中華誼兄弟并購最多,共有3例,包括收購銀漢科技50.88%股權、浙江常升影視70%股權和江蘇耀萊20%股權,分別耗資6.72億、2.52億和2.10億,合計11.34億元。樂視網共有2次收購,分別是9億元收購花兒影視、2.99億元收購樂視新媒體,合計耗資11.99億元。
在單個并購案例金額方面,以華策影視最大,該公司以16.52億元收購克頓傳媒;中視傳媒10.2億元收購金英馬居次。
藝恩咨詢副總裁侯濤認為,并購潮出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資本層面驅動,按照老板指示去做市值。“另外,從公司業務多元化的角度來看,很多公司業務發展并不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單純的電影、電視劇或者文化傳媒公司,它們想做的業務領域很多,像影視、動漫、游戲、互聯網、視頻都可以做,這些業務也都是有相關性,而且現在很多國內上市公司比較懂得包裝,投資人或股東來講對這種包裝過的公司寄予更大的希望,也會推動股價的上升。”
事實確實如此,今年以來,有并購經歷的影視傳媒類公司都經歷了大漲。數據顯示,自2013年1月1日至10月30日,華誼兄弟上漲了233%,光線傳媒上漲了154%,華策影視上漲了178%,樂視網上漲了312%,中視傳媒上漲了109%。
影視行業林林總總的并購案中,亦有一些共同規律和特點:多以行業內知名公司為主,收購公司集中于電視劇公司,比如華誼兄弟收購的浙江常升,光線傳媒收購的新麗傳媒,華策影視收購的克頓傳媒,樂視網收購的花兒影視,中視傳媒收購的金英馬影視,都是電視劇為主營的公司。
“這主要是由于電視劇市場空間大、公司數量多、市場集中度低,電影與電視劇業務協同效應強。”侯濤表示。
殊途同歸
“我覺得這些企業家還是有雄心的,想做大做強。但是由于他們起家的基礎和根基是不一樣的,所以他們各有側重、各有短長。”上海大學教授、博導石川表示。
作為A股市場里的電影龍頭企業,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均選擇通過并購電視劇公司來彌補電視劇的短板,其中華誼兄弟斥資2.52億元收購張國立的浙江常升70%股權,而光線以8.29億收購新麗傳媒27.64%的股權。
“其實過去華誼業務還是比較單一的,主要是做電影,但是電影風險太大了,比如《一九四二》這個片子質量不錯,但市場反饋不如預期。上市后大家對華誼的期望值也比較高,它有些時候覺得壓力很大,也希望擴張業務板塊,比如國立常升,它做電視劇是很厲害的,而華誼自己做電視劇其實成效并不是特別好,可能貼牌的更多,自己出品、自己能把控電視劇,我想肯定就是通過國立常升的并購,來拓展電視劇這部分的業務板塊。”石川表示。
而發行出身的光線在發行、營銷方面比較強,但是制片比較弱,并且以前做電影比較多,電視劇可能涉及的比較少,這個業務板塊它可能要逐漸地覆蓋。而這只有兩個辦法,一個是選擇優勢資源合作,另外一個就是利用自己的資金優勢進行并購,來壯大自己企業的實力。
不過,這兩家公司并購也有很大的不同。除了電視劇公司,華誼兄弟還收購了主營游戲的銀漢科技50.88%股權和主營影院業務的江蘇耀萊20%股權。“華誼現在是影視行業的第一集團軍,也是A股龍頭,它的優勢資源是最多的,而且現金流也比較充沛,每股現金流有七毛多。所以它的并購比其他影視公司更多。”阮一飛表示。
藝恩咨詢副總裁侯濤認為,華誼兄弟并購包括游戲、視頻網站以及一些影院服務公司等,而光線主要集中在內容服務本身,對上下游服務產業鏈還沒有顧及太多,這也跟光線傳媒現在要把自己的核心業務做大,核心業務在市場上還不是第一位有一定的相關性,公司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其選擇的并購主體不太一樣。
“光線我覺得更多的是比較穩妥的策略。它并沒有去全資并購或者處于控股的地位,比如這次收購新麗傳媒大概是占28%的股份,收購對象還有一定的自主權或者能獨立運營。而華誼并購公司很多都是控股或要合并報表的,這就要看公司對未來并購風險的預估,包括對并購對象實際業務的控制度,也會有所差異。”他表示。
而華誼和主營電視劇業務的華策之間,差別就更大了。
7月29日,華策影視公告稱,擬以16.52億元收購克頓傳媒100%股權。收購完成后,華策影視有望成為國內首家市場占有率超過10%的電視劇公司,生產規模達到年產電視劇1000集以上。
另外,克頓傳媒數據庫收錄了自1997年以來近萬部影視劇的收視評估情況以及國內領先的制作班底信息,涵蓋國內90%以上有播出記錄的主創人員以及80%以上的其他制作班底成員信息。
“從整體的團隊來說,華誼發展的目標和野心更大,因為它畢竟站在電影這個角度,包容性也比較強。它收購游戲公司,投資電影院線,以后還可能會搞一些類似迪斯尼游樂場的東西。所以我覺得華誼未來想做得更大的話,它可能會走出這個行業,跨行業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
廣東一位私募老總表示,“而華策現在基本上還是圍繞電視劇這一塊去深挖,在電視劇的上下游,包括克頓這樣一個大數據的平臺,在媒介顧問咨詢這個領域的優勢去進行一個更強的組合。但是跨出這個范圍可能還沒看到有這樣一些想法。”
而藝恩咨詢副總裁侯濤也認為:“對華誼來講,更快速地拓展上下游服務產業鏈那是它核心的東西,包括它并購游戲公司,更多的是為了做財務投資,獲取更多的利潤。而這一塊你在華策那根本看不到,它還沒到那個階段,為了純粹做財務投資某家公司。”
樂視越軌
在眾多影視行業的并購中,樂視網的收購比較獨特,它表明,以版權內容為王的視頻網站對于內容的需求達到新高。
2013年9月30日,樂視網公告稱擬以9億元收購花兒影視100%股權和以2.99億元收購樂視新媒體99.5%股權。花兒影視曾拍攝《甄嬛傳》、《金婚》、《新編輯部的故事》等熱門電視劇,樂視新媒體則專門運作版權交易。
它本質上跟華誼、華策收購是一回事,都是為了擴張業務板塊,而不是一個內涵型的并購。可能樂視以前比較擅長發行,它是做網站視頻出身的,但是自己又沒有制片生產這一端,所以有的時候它也會受制于人,就是說抓不到好的作品。
現在競爭很厲害,如果一部電視劇被以別的公司一個更好的價格搶走了以后,它就處在被動地位了。“石川表示,”所以它現在擴張業務板塊,向電視劇制作擴展,至少對作品有操控權了,也可以降低它的成本。這有點像過去湖南衛視的一樣,搞制作播放一體化。
在石川看來,樂視網野心很大,以后肯定也要成為像華誼這樣的綜合性娛樂公司。“特別是簽下了張藝謀以后,很明顯樂視網并不會局限于視頻網站這一塊,肯定要向電影市場、電視劇市場擴張的。”
而阮一飛則認為,樂視網的并購,只不過是為了在二級市場制造概念圈錢。
“樂視網現在走得太快了,可能資金上出現點問題,所以需要在二級市場制造一些概念,然后圈點錢。樂視網本身就有一個樂視影業,如果它真的要搞影視,完全可以讓樂視影業去收購,而不是樂視網去收購。”
數據顯示,自2013年1月1日至10月30日,樂視網上漲了312.31%,已經大大超越了華誼兄弟233.39%的漲幅。
野心顯露
“現在整個文化傳媒行業的規模、市值還是比較小的,無論占我國GDP總量還是A股市值的比例,都是很小的。我做過一個統計,美國迪斯尼的市值是1000億美元,6000多億人民幣,我們A股市值最大的文化傳媒類公司市值才300多億人民幣,差距很大。”前述廣東私募老總表示。
“從未來十年八年去看的話,文化傳媒的發展空間還是比較大的,而且最后來說都是不斷地通過并購、合并這樣的方式去不斷把它做大。所以今年大家看到文化傳媒行業里有很多并購,但是我覺得未來依然會有這樣的動作。”
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在2013年8月接受理財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影視未來發展的市場空間將持續擴大,一些具有先發優勢的影視公司,會采取投資并購策略,來整合資源并形成規模優勢。
與此同時,一些小、散、弱的影視公司可能會面臨一定的危機,它們要么轉變自己的經營方式,要么跟優勢公司進行分工合作,像過去那樣獨立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小。
而且,未來傳媒、娛樂、互聯網、游戲以及動畫等業務,也會越來越多地進行融合;內容之間相互融合,再用品牌來進行串接,渠道和內容也會進行整合。
“這種整合最后會形成一些綜合性的傳媒娛樂集團,這類集團的起家業務可能會有很大差異,但是最后它們會融合成類似的業務領域,覆蓋面比較廣,會同時擁有渠道和內容,而且規模比較大,新舊媒體相互融合的傳媒娛樂集團。我認為這樣的大型綜合性娛樂傳媒集團,國內會形成10家左右,每一家公司的規模都很大。”王長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