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家歡樂幾家愁。日前,被列為中國十大童裝品牌的博士蛙發布盈利預警稱,該集團截至6月30日止6個月的收入相較去年同期將大幅下降。另有業內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其實當前大部分童裝品牌的盈利狀況均不容樂觀,銷售渠道不成熟、品牌定位不清晰成重要原因。但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包括森馬、361 等一些休閑、體育品牌下的童裝業務卻頻傳喜報,在整體服裝業不振之時,童裝業經營正呈現冰火兩重天的狀況。
企業自曝業績下滑
11月5日,香港上市公司博士蛙公告預計,公司上半年收入將出現同比大幅下降,這給其同期內稅后利潤帶來負面影響。公司解釋稱,報告期內,整體經濟環境不佳,重新整合店鋪及業務和集團管理費用及經營成本持續高企是造成業績下滑的重要原因。
然而,據北京商報記者觀察,近期,業界對童裝業卻是贊賞有加,尤其一些休閑、體育品牌下的童裝業務更是紛紛報喜。森馬半年報顯示,其童裝收入同比增長23.2%至8.95億元,占全部收入的比例由2011年的28%提升5個百分點至33%。同期內,361 的童裝收入占該集團營業額的10.4%,這比去年全年的占比7.5%已有顯著提高。另外,諸多品牌還在其財報中強調,今年內要加碼童裝業務。
然而這條掘金路也并不好走。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朱慶驊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目前,除了森馬、361 等童裝品牌發展較好之外,大部分童裝品牌的盈利情況仍不容樂觀。
品牌渠道成童裝短板
在朱慶驊看來,現在那些經營比較成功的品牌有一個共性,即“注重品牌形象塑造,在設計方面追求創新,嚴格保證生產質量,銷售渠道較廣”。而那些表現不佳的品牌,“在定位、設計、生產、銷售以及成本控制等任何一環節出現問題都將導致失敗。”
另有業內人士分析,雖然童裝業發展勢頭迅猛,但是往往被當成很多成人品牌的配角,造成童裝子品牌定位不清,產品類似成人縮小版。“很多企業僅僅是將童裝子品牌作為成裝的附屬品牌,沒有聘請專業操盤手經營,也沒有下決心將童裝做大做強。”該業內人士表示。
除此之外,一些童裝品牌還栽在了渠道上。據介紹,很多品牌在運作初期就大力開辟商場渠道,然而,商場門檻高,需要企業花費大量成本和精力,這就給本已遭受經濟低迷困惑的服裝企業以更大的壓力。
應多品牌集中經營
361 童裝事業中心總經理陳志誠表示,在行業細分化時代,品牌只有將細分產品做精做專,才能走向成功。另外,人才培養對于童裝發展的作用同樣不可小視。“現在企業最缺的是擁有實戰經驗的人才。很多企業主都較為短視,不懂得培育人才,一有困難就指望空降兵。而事實上,空降兵往往治不了企業的舊傷。”陳志誠說。
在銷售渠道方面,好孩子(中國)集團副總裁鄭擎宇以其經驗介紹說,其從2008年開始做小耐克在中國的全面代理商,現在大概營業額是10億元。“經對比發現,經營單一品牌,月均單產可能是10萬元,兩個品牌就可能到13萬元,提高30%。而如果五六個牌子一同經營,就可能達到50萬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