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2009年我國文化產業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約8000億元人民幣,文化產業的餅愈來愈大。同期手機網民一年增加1.2億,達到整體網民的60.8%,數字電視用戶比08年增長36.94%,凸顯數字化和網絡化新媒體新業態將逐漸開始成為主角帶動文化產業的發展。而出版業則保持持續增長,2010年能基本完成全國出版機構的企業化轉制。同樣,電影市場在09年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全年票房收入達62億元,同比增幅達42.96%。
文化產業的牛氣在資本市場也能感受到。以傳媒產業為例,據統計,2009年前3季度,傳媒行業17家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9.61億元,同比增長13.77%;凈利潤16.54億元,同比增長12.5%。剔除投資收益后,2009年前3季度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0.5%。同年華誼兄弟作為第一批企業登陸創業板,加快了影視公司上市步伐,更有行業人士預測未來五年將有120家文化產業企業上市。
縱觀2009年,中國文化產業在實體經濟萎靡的時候呈現出逆勢上揚的態勢,平均增幅高達17%,高于GDP和第三產業的增長速度,成為全年經濟“保八”順利實現的重要力量之一。
而2010年10月18日閉幕的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二五規劃建議更著重提出,要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推進文化創新,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增強文化發展活力,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在此,文化產業被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縱觀國家政策,從2003年后文化體制開始改革以來,政策重點已經從最初的體制改革轉化到目前的文化振興和產業發展,尤以09、10年以來更是政策層出。09年推出的《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是一個標志性的事件,標志著國家已經把文化產業作為實現優化經濟結構,擴大內需以及進行文化輸出的重點行業來發展。隨后在稅收方面發布《關于支持文化企業發展若干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乃至投資方面的《文化部文化產業投資指導目錄》,到10年進一步升級到了金融層面的支持《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政協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所以,09年堪稱是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轉型之年”,全球金融危機凸顯了文化產業的特殊優勢,讓文化產業登上了國家戰略性產業的位置。
中國經濟的發展一向都是由國家引導,國家搭好政策,再結合市場經濟的作用一同實現的。所以,不難看出在國家政策的強力引導和支持以及居民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接下來的幾年文化產業必然會出現長期的增長,同時涌現更多的投資機會。當然,要在發展方式和投資重點上做文章。與之前重質量和數量的簡單增長方式不同,未來的發展重點應該在文化創意方向,以培育文化創造力為核心,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借助文化產業集聚區這一地域性經濟形態,實現內外部的規模經濟,與其他產業的更多更快融合,多業聯動,快速發展。綜上所述,我們不難預見,文化產業必將會是下一輪投資熱點,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