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全國糧食流通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國家糧食局局長任正曉在會上稱,我國糧食生產能力持續增強,但糧食供求將長期處于緊平衡。他還指出,盡管國內糧價逐年提高,但價格提升的空間越來越小,進口帶來的壓力越來越大。
我國糧食生產已經實現“十連增”,2013年糧食產量突破1.2萬億斤,糧食產能的穩步提升為保障糧食安全提供了堅實基礎。
我國糧食生產已經實現“十連增”,2013年糧食產量突破1.2萬億斤,糧食產能的穩步提升為保障糧食安全提供了堅實基礎。
但任正曉說:“這些年我國耕地、淡水等資源要素已經繃得很緊,而且糧食產量的增加趕不上需求的快速增長和結構的不斷變化,隨著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特別是城鎮化加快推進,吃商品糧的人口將越來越多,糧食需求將繼續剛性增長,緊平衡將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長期態勢。”
他還提到,“糧食適度進口將呈常態,”但他特別強調,“解決吃飯問題還得靠我們自己。”
據海關統計,2013年我國谷物進口接近300億斤,大豆進口突破1200億斤。全球每年谷物貿易量大約6000億斤,僅相當于我國谷物年消費量的一半左右。
“全球還有8億多人口處于饑餓狀態,如果我國大量進口谷物將帶來嚴重的經濟風險和政治風險。”因此,任正曉強調,“作為一個擁有13億多人口的負責任大國,依賴進口保吃飯,既不現實也不可能,飯碗還得牢牢地端在我們自己的手上。”
此外,任正曉還表示,近年來國內糧價逐年提高,但價格提升的空間越來越小,進口帶來的壓力越來越大。
正是基于以上種種情況,近年來國家一直強調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是將糧食安全放在今年經濟工作首位。
此外,國家糧食局提出要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要支持有條件的企業以資產為紐帶,組建跨區域、跨所有制的糧食企業集團。要引導和鼓勵國內糧食企業“走出去”,開展糧食倉儲、物流、加工、貿易等方面的國際合作,扶持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糧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