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谷歌眼鏡、蘋果手表的橫空出世到2014開年的CES展覽,可穿戴設備在科技圈的大紅大紫已經毋庸置疑。現今,這類伴隨移動智能潮流的未來主義終端開始逐步注入醫療概念,試圖充分滿足用戶對健康管理的剛性需求,可穿戴設備的顛覆性革命有望在此正式啟動。
沒有誰希望在新事物面前錯失主動權,可穿戴健康醫療設備正在點燃行業創新與挖掘的原始熱情,而蘋果、谷歌、索尼等行業巨頭們則早已在這片新的領域上蠢蠢欲動。從健身指標的跟蹤到疾病數據的監測,從私人化的健康細節管理到系統性的醫療保險服務的方案出具,科技化的大健康管理正在通過可穿戴設備照進現實。
分析人士認為,盡管目前可穿戴設備仍然停留在智能手表、手環等前端信息消費產品領域,且配合智能手機應用的技術發展節奏尚屬起步階段,但由于人們對健康關注的需求確定,加上能夠幫助人們節約醫療成本、縮短診療流程,可穿戴技術在顛覆健康醫療模式上將具備巨大潛力。
IT大佬進軍醫療界
每一輪創新周期的啟動,都離不開巨頭企業的前瞻視角和強有力的技術驅動能力,這一次可穿戴技術在健康醫療領域的突破也不例外。對身體數據的實時監測,并為用戶提早設置健康預警管理,這類通過可穿戴設備應用實現健康醫療信息私人定制的模式正在讓IT大佬們看到龐大的市場需求。
據悉,從2013年下半年以來,蘋果公司就開始招募在醫療傳感器領域內地的頂尖精英加入iWatch團隊,并試圖將無感知血液檢測技術應用到可穿戴智能設備上,以實現醫療檢測技術和健康監控指標在移動智能終端設備上的無縫連接。如果這種技術應用嫁接成功,未來還將開發探測人體皮膚溫度、呼吸頻率甚至人體跌倒的狀態的可穿戴設備,從細節上對用戶身體數據進行收集、整合與分析,并提供人性化、定制化的貼心服務。
無獨有偶,另一巨頭公司谷歌在可穿戴設備醫療上的備戰也毫不懈怠。消息稱,谷歌正在研發一款內含測量眼淚中血糖水平傳感器的隱形眼鏡,并將所收集的數據發送到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中進行讀取和分析,以避免糖尿病患者通過刺破皮膚采集血樣檢測血糖水平。
除上述兩大公司之外,一批科技企業對可穿戴醫療健康設備的產品創新價值的挖掘也毫不示弱。據微軟內部人士聲稱,公司2011年便已開始啟動葡萄糖感應隱形眼鏡項目;荷蘭Novio Sense公司也在研發一款類似的內置眼內的傳感器產品,可遠程檢測眼內葡萄糖水平,預計今年將進行第一階段的臨床試驗。索尼進軍健康追蹤市場,推出健康追蹤微型芯片Core,可內置到智能腕帶等其他產品里。
實際上,在可穿戴健康醫療設備的早期階段,以健身數據跟蹤為主的智能腕帶、智能手表等已然成為各大科技企業相互爭奪的領域,也有越來越多的公司正在試驗用智能藍牙技術將傳感器直接植入人體內,比如美國Sensortech Corporation去年已經宣布一款新的骨科膝關節穩定產品,通過藍牙技術減少患者手術和恢復時間。這也意味著可穿戴設備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技術發展仍然有望不斷推陳出新,成為巨頭公司們未來盈利看好的重要方向。
移動化的健康管理
谷歌眼鏡推出至今,可穿戴技術經歷著飛速但產品形態變化多樣的時期。從早期應用產品包括手表和矯正視力的鏡片,后來擴展到醫療健康和健身監測設備,如今又延伸至智能手表和活動追蹤器,業界對可穿戴技術的討論已經開始逐漸聚焦于創新產品后續的應用便捷性及所能滿足的市場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通過可穿戴技術來實現移動化健康管理、顛覆傳統醫療模式尚需時日。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我國移動醫療市場中體征數據的監測和診斷仍然主要通過智能手機的應用或者傳感功能來實現。但無論從設備檢測的精度、診斷疾病的類型和范圍、以及穿戴的便攜性上來看,智能手機跟專業的可穿戴醫療設備相比都有明顯的差距。
不過,這也意味著相比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的智能設備,可穿戴健康醫療設備創新產品未來能夠填補在移動健康管理市場上的空白。一方面,智能手表、智能眼鏡的應用尚處于時尚概念的形成階段,絕大多數因淪為智能手機的延伸產品而被諸多批評包圍,需要專業化的健康醫療元素進行呈現;另一方面,如果可穿戴技術在產品終端、人機交互、操控便捷方面能夠有所突破,也意味著未來健康數據有望在智能終端中進行專業化植入,并真正實現用戶移動化健康管理的剛性需要。
? ?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由可穿戴健康引發的健康醫療革命性變化,可穿戴技術的大規模應用有望在健康管理方面逐步體現在其優越性所在。廣發證券研究報告指出,在全球范圍內針對移動醫療服務效果的臨床研究顯示,出院后的遠程監護可將病人的全部醫療費用降低42%,延長看醫生的時間間隔71%,降低住院時間的35%等。除此之外,可穿戴設備的大規模應用還將實現長期動態監測,達到疾病預防、提升診療水平等健康管理目標。
可穿戴醫療的藍海
盡管距離市場真正爆發的時間點仍有一段距離,但可穿戴設備仍被各界視為接棒智能手機的顛覆性創新技術,來引領下一波移動互聯網浪潮。而各類科技巨頭以及產業鏈廠商紛紛涉足可穿戴健康醫療市場,則傳遞出行業迎來真正意義大爆發的信號。而鑒于老齡化社會趨勢的來臨以及國內醫療成本高居不下的市場現實,可穿戴健康醫療設備的應用也會成為繼社交、娛樂、健身、導航之后,移動智能終端技術功能中最具革命性的一個方向。
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CardioNet的成功已經表明了可穿戴醫療實現盈利運營不無可能。據了解,該公司通過一款MCOT產品記錄30天內患者的心電圖數據,并將數據通過網絡傳輸到公司監控中心,后臺系統對數據進行分析診斷并且幫助醫生診斷。CardioNet在2013年六月宣布與美國聯合健康保險公司合作并提供大批產品,公司股票在一個月內累積收益率超過100%。
不少機構指出,可穿戴健康醫療設備的預期樂觀。據ABI公司調查數據顯示,2012年大約有3千萬的無線可穿戴式健康傳感器應用在醫療電子領域,這個數字比2011年增長了37%。按照GSM對移動醫療行業測算標準,預計到2017年,中國可穿戴便攜醫療設備市場銷售規模將接近50億元。而根據BCCResearch的預測,移動醫療市場將從2010年的98億美元增長到2015年的230億美元,復合增長率為18.6%。
目前智能手環等便攜式醫療設備是銷售量最大的可穿戴設備,由于這類產品可以直接接觸人體,是理想的健康信號監控設備。根據IMSResearch的預測,用于健身和醫療的可穿戴設備將占到該市場60%的份額,今后的份額還將更大。莫尼塔研究表示,可穿戴醫療和健身設備的普及速度將會快于信息娛樂產品。以智能腕帶為代表的可穿戴健身設備的發展將主要利好MEMS傳感器和柔性線路板生產商。醫療設備移動化是未來趨勢,國內已經或正在進行移動化創新的可穿戴醫療設備制造商有望進入擴張中的移動醫療市場并從中獲益。隨著擁有云計算和大數據平臺優勢的電信運營商的介入,可穿戴醫療設備的市場還將繼續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