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改增作為近年財稅改革的重頭戲,雖在不斷擴圍,但仍有很多問題待解。對于政府爭取在“十二五”完成全行業的營改增,一些財稅專家認為可能難以實現。
據記者了解,電信行業或將在4月1日進行營改增,按業務分成6%和11%兩檔稅率。按試點方案,金融業營改增適用簡易征收辦法;但現在不少機構建議,可按業務進行分類,適用不同征收辦法。
而建筑行業若納入試點,意味著不動產能進行抵扣,這能促進增值稅的轉型,但也會縮減稅基,減稅規模較大。
金融行業可分類征收
從今年1月1日起,營改增已經覆蓋交通運輸、郵政業和現代服務業中7個細分行業。電信行業雖未能趕上今年1月份這班車,但也將較快推出。
對此,電信行業內基本有共識。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電信行業未來可能按照基礎電信服務和增值電信服務,分別適用11%和6%的稅率。
北京中翰聯合稅務師事務所合伙人王駿介紹,增值電信服務跟信息技術服務比較接近,信息技術服務試點適用的是6%的稅率,將電信服務拆分成兩部分,相對比較合理。基礎電信服務,因為有設備投入、維護等成本,進項比較多,可適用11%的稅率。
金融行業試點營改增,則遠沒那么簡單。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指出,金融機構有不少間接收費的業務,如存貸款業務,這涉及到存款和貸款兩方,銀行的利潤來自這兩方。但在服務增值的過程中,存款方和貸款方分別占多大比例,又如何開具相應增值稅發票,操作起來比較困難。
劉尚希進一步表示,對金融行業征收增值稅,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有些國家采取對金融行業免稅,有些采用簡易征稅,有些還采用定額征稅。
2月24日,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發布的《中國稅收政策報告2013》,則建議細分金融業務,采用不同方法來征收。
具體而言,如中介業務和間接收費的金融服務,可適用簡易征收和3%的征收率;直接收費的金融服務,可按正常增值稅征收機制,進行進項抵扣。
在官方最早公布的營改增試點方案中提到,金融行業試點采用簡易征收辦法。但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多家會計師事務所都提出類似的,按業務內容進行分類,采用不同的征收辦法。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金融行業加入營改增,能使得企業的部分資金成本,能納入抵扣,減輕企業稅負。金融行業因為業務繁多,及其特殊性,使得稅制具體設置,有很大探討空間。
建筑業試點影響面大
建筑行業的試點,也是個大難題。此前,建筑行業內討論最多的是關于進項發票難以取得的問題。
按照試點方案,建筑業適用11%的稅率,因為建筑材料如水泥、石、沙等,都可計入進項,進行抵扣。但業界立馬就引起巨大反彈,因為建筑企業上游原料,很多是從個體經營戶,或者小規模納稅人手中取得,難以取得進項發票,抵扣難以實現,會引起企業稅負極大提高。
張斌表示,建筑業難以開展試點,在于建筑業比較散、亂,很多項目有好幾次轉包環節,項目承包方很多都是包工頭,若進行營改增,對于他們的財務管理、企業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王駿指出,建筑行業還有一大阻礙,涉及到總分機構納稅的問題。營業稅背景下,建筑企業在各地施工,是按施工業務所在地,在當地繳納營業稅。而增值稅下,則要求按機構總部所在地納稅。營改增后,對施工業務所在地而言,會造成稅收的大量流失。
不過,這個問題相對好解決。王駿進一步指出,稅收可以預征,即按業務營業額,在業務所在地,預征一部分。張斌表示,總分機構所在地,對于增值稅如何分配,在現行增值稅體系下,就有相對完備的方案。
建筑業若納入試點,則房屋、廠房、建筑物等,都能納入抵扣鏈條,這將引起很大沖擊。張斌指出,建筑行業在稅收中占比較大,貢獻較多,若納入增值稅,會帶來較大的減稅規模。這或許是建筑行業推行試點最大的一個阻礙。
營改增帶來地方財政的減收,目前雖有過渡辦法,即新改的增值稅收入仍歸地方,但業內普遍認為,隨著試點的開展,將增值稅人為分割為兩塊會難以持續,會造成“混庫”現象。營改增之后,中央與地方的財政關系,該怎么調整,則是一個更大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