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座大山壓著兩個輪子”,這可以說當前處于寒冬狀態的服裝業的真實寫照——由庫存壓力、外貿乏力、多元化迷局構成的“三座大山”讓長期以來形成的數量驅動和成本驅動這“兩個輪子”舉步維艱。有專業人士分析,長期忽視產業鏈各環節平衡建設,長期漠視完善良性的供應鏈,使得中國服裝業面臨告別傳統路徑依賴的十字路口,“轉型”成為行業上下幾乎眾口一詞的訴求,而對產業形態的重塑和產業基因的重組,正使得服裝這個曾作為出口創匯排頭兵的行業鳳凰涅槃。

跳出行業做品牌
穿上吳莫愁和周杰倫的品牌服裝會怎樣?這聽起來似乎有些擰巴,但它們已經成為這兩位超級明星的粉絲們的擁躉。去年,吳莫愁與英國設計師品牌Belle Sauvage跨界合作,推出聯名設計的momo style系列,周杰倫則推出以英文名諧音命名的“這也”品牌,其御用詞作者方文山則擔任品牌總監。明星們的舉動打破行業的邊界,使原本迷茫的前方凸現一片藍海。
例外無疑是跳出行業做品牌的典范,該品牌創始人毛繼鴻與臺灣誠品書店合作開設的方所已經成為廣州的文化地標,占地近2000平方米的方所確切地說是一個文化概念空間更貼切些,一個涵蓋了書店、精致生活用品、咖啡、展覽空間與服飾時尚的一體式立體文化空間。藝術的面子,服裝的里子,一時間讓例外一舉成為國內最具文藝范的時裝品牌之一。
“雙面例外”目前在昆明、北京 SOGO都開了概念店生態店,代表的既是服裝的例外,也是閱讀的例外,更是行業邊界之外的巨大空間。
對此,中國服裝協會副秘書長周一奇表示,2014年可能會成為中國服裝行業整合年,種種跡象表明,服裝行業正迎來一個業內與業外、品牌與品牌、上游與下游間的全面整合時代,我們總結為全渠道、全模式、全資源的全面整合變革,這也正是今年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以下簡稱 CHIC)要著力表現的平臺功能。
“融”出來的產業新生態
?“營建品牌發展的良好生態環境,要形成一個好的氛圍。這是值得各級協會和廣大企業認真研究的重要問題,要形成一種共贏的局面”。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原會長杜鈺洲在業界首次從生態的角度道出了協同發展的重要性,生態是一種從共容到共贏的的良性循環,產業鏈融合則是塑造產業生態的重要抓手。
產業鏈融合首先表現在打破區域間的邊界,2013年底,虎門、西樵、織里、大朗、馬橋、盛澤、石獅、平湖等8個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率先發起成立紡織服裝集群轉型升級和協同創新聯盟。隨后,浙江嘉興王江涇鎮和浙江紹興柯橋區又相繼成為聯盟產業成員。
各聯盟成員將就服裝業因受電子商務沖擊、產業布局限制、市場劃分不明顯、產能過剩、勞動力成本上升、與市場發展脫節等,展開合作互助,資源共享、互通有無。因為融合,中國服裝經濟版圖開始變平了;因為融合,今年將有16個產業集群組團參加CHIC 2014,抱團發展。
雅戈爾是業界成功實現“產業鏈,好產品”的樣本企業,早在金融危機之前,就通過合資或獨資的方式,打造了一條從棉花種植開始,一直延伸到紡紗、織布、印染、面料、成衣制造、設計、零售的完整產業鏈條。下游企業用具體的技術指標要求上游企業、加工廠要求面料廠、面料廠要求上游的紗廠,一環扣一環。雅戈爾集團董事長李如成表示,“一條龍”的服務讓產品的品質和交貨日期都有保障。目前,雅戈爾為很多國際一線品牌做代工,其自產的面料85%供應外貿。
產業鏈融合更體現在打破品牌自身的邊界,實現線上與線下的融合。即將在CHIC 2014亮相的YOUSOKU(優·搜·酷)由曾獲得巴菲特青睞的男裝巨頭大楊創世推出,全面整合了線上銷售、線下活動、合作加盟、體驗式營銷等多種市場策略,既區別于傳統的店面銷售,也區別于時下流行的電子商務。大楊創世的轉型正雄辯地演繹“大象也能跳舞”的新邏輯。
線上向線下的反向融合則是產業鏈融合的新趨勢。成立于2007年的粉紅大布娃娃品牌,2010年加入天貓 “淘品牌”,在各大電商平臺上紛紛開店,以驕人的業績成為“淘品牌”的佼佼者。現在,粉紅大布娃娃又將眼光放在了線下渠道的開拓,即將亮相CHIC 2014,希望通過CHIC的大平臺實現線上線下的全面融合。
從產品經營、品牌經營、資本經營,再到今天的整合經營,服裝業正進入“去邊界化生存”的新時代。作為行業頂級展會的CHIC敏銳地捕捉這一變化,提出“全資源、全模式、全渠道”的理念,通過打造產業集群整體展位、全面升級的展會服務體系、前沿的科技互動體驗以及多層次的資源整合,打造一個全新的時尚產業集成系統。正如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所言:“產業轉型升級,產業鏈競爭力提升,產業資源的有效配置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