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行業資訊 » “奶荒”來去匆匆背后 奶價遭人為停漲反引恐慌

“奶荒”來去匆匆背后 奶價遭人為停漲反引恐慌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3-14 13:43  瀏覽次數:46
   “奶荒”來去匆匆背后奶價遭人為停漲反引恐慌
  專家稱, 中國乳業欠冷靜,政府應放手讓市場自動調節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的“奶荒”,此前曾造成了國內多地市場的困擾。近日,隨著春節后消費需求回落和“洋奶”進口大幅增加,持續半年之久的“奶荒”終于得以緩解,牛奶供應趨于充足,鮮奶收購價格出現不同程度回落。
  奶荒真相反映乳業體系不成熟
  據相關數據顯示,近期生鮮乳的價格趨穩并開始小幅下降。自2月份第二周開始,內蒙古、河北等10個奶牛主產省(區)生鮮乳平均價格為4.27元/公斤,這是自2013年5月份最后一周生鮮乳價格開漲38周以來,首次出現周環比零增長;到了2014年2月份第三周,這一數字為4.25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0.5%。
  對于去年的“奶荒”事件,乳業專家雷永軍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卻表示,所謂“奶荒”其實是被中國的乳企和消費者夸大了,讓市場以為中國真的會有“無奶”那天到來。“‘奶荒’其實是民營奶企突然炒作的一個話題。而去年恒天然乳清蛋白粉質量事件引發的暫停由新西蘭進口部分乳品,則為奶荒點燃了‘導火線’。中國很多乳企‘聽風就是雨’,有一家說奶荒,就迅速蔓延成全體的恐慌,于是乳企開始瘋狂搶收牧場,引起了連鎖反應,進而導致去年奶價出現連續上漲38周的情況”。
  在雷永軍看來:“中國乳業體系還是不成熟,不夠冷靜,很容易受到企業和輿論的影響。”
  乳業專家王丁棉同樣指出,這一輪的奶荒,不是技術上的問題,也不是天災所造成的,應該算是“人禍”。“因為奶荒在某種程度上,被媒體或者企業放大了,其實奶荒的程度不見得有他們所講的那么嚴重。另外,從奶粉進口量來看,去年1月至9月進口奶粉47萬噸,前年是57.5萬噸,進口奶粉已經彌補了缺口部分。因此,鬧奶荒實際上是人為因素更大”。
  王丁棉同時認為,奶荒其實為企業推出高端產品提供了更好時機。可以看到的是,這次“奶荒”的斷貨并非全品類現象,基本只是一些低端液態奶缺貨,調加果味、復合功能等中高端液態奶依舊貨源充足。
  而乳業專家宋亮從另一角度對奶荒的看法是,這次奶荒的主要原因是我國規模化發展的比重不足,“我國規模化發展只有37%,相比之下中小規模養殖戶大概占63%。國家政策一直重點扶持規模化養殖,但規模化的發展速度卻比較慢。這兩年養牛成本上漲,加上人工成本上漲也比較厲害,奶農的比較收益出現下滑,因此中小規模養殖戶退出市場的速度很快,造成了總供給下降。”惡性循環奶賤傷農再來襲?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牛奶降價-殺牛倒奶-奶荒-牛奶漲價-奶農買牛-牛奶過剩-牛奶降價-再殺牛倒奶”的循環已經在中國多次發生,一旦原奶供應緊張,導致奶價上漲,奶農就加大奶牛養殖,“以草定畜、以財定畜、以技定畜、以銷定畜”等養殖原則根本不在考慮范圍內。隨著奶牛養殖數量增加,原奶供求關系逆轉,奶價下跌,奶農又會選擇退出。
  面臨風險和困難時,養殖戶和乳品生產企業“大難臨頭各求自保”,中國奶業至今沒能走出這種惡性循環。這不得不讓讓人警惕,此次牛奶價格止漲企穩是新一輪“奶賤傷農”和“奶貴傷民”的信號。
  以產奶大省山東為例,山東多個城市牛奶價格出現下跌。自2月3日起,山東牛奶價格已經連續3周企穩并小幅回落,從春節前的4.51元/公斤跌至目前的4.47元/公斤。對于奶農而言,最近收奶的價格明顯不如去年高了,去年最高賣過5.6元一公斤,現在一般4.6元一公斤就賣了。
  對此,雷永軍卻表示未必會出現“奶賤傷農”的局面,“牛奶價格止漲企穩主要原因是去年牛奶價格漲得太厲害,而中國的實際情況是不缺奶源的,好比就是國內奶價5元一噸,而進口奶價是3元一噸,差距如此明顯,供需矛盾迎刃而解,奶價自然就會停止上漲,只要不是‘斷崖’式的下降都是正常的”。
  政府應放手
  奶農需提高“覺悟”
  對于政府是否應該直接插手牛奶價格的漲跌的問題,雷永軍表示,政府應該放手讓市場去自發調節。“農業的市場化就是需要農民給自己的農產品定價,而政府的干涉就是相當于給奶價一個價格下限,而這其實是破壞市場規律的行為,我們沒必要去擔心市場價格相差幅度過大的情況,因為市場必然會自動調節價格,使其趨于平穩,所以政府只要當好規則制定者和監管者即可。政府應及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確保生產者、消費者、乳制品企業等相關各方按照既定游戲規則辦事,一旦發現違規者就要及時懲處。”
  而政府對乳業的政策也有其自相矛盾之處,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農村改革,可能會導致國內養牛業的快速發展,但是我們現在也要把生態環境放在重要的位置,而中國的環境很難去支撐養牛業的發展,造成‘政策支持,環境不支持’的矛盾局面。”
  對于政府對奶農補貼的政策,有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補貼多數并沒有交到奶農手里,而是讓生產企業攔截了,奶農相對來說是弱勢群體。“奶農的補貼政策應該公開透明化,而且政府也應該更多的向奶農宣傳這些政策,使其了解。只有公開,才知道錢是否真正交到奶農手里。”
  當前也有觀點認為生產者和消費者較為散弱,乳制品企業明顯處于強勢的地位,三者市場地位并不對等。下一步應進一步做大做強消費者協會和生產者協會,讓其與乳制品企業充分進行市場博弈進而形成合理價格。比如在“奶賤傷農”時,生產者協會可引導奶農縮小養殖規模,同時將奶農組織起來,“組團”與乳制品企業進行議價。
  對此,雷永軍向記者表示,“奶農的聯盟其實一早就有,只是那時候奶農的聯盟是很脆弱的,乳制品企業只要高價‘誘惑’一家,其余幾家肯定心里會發慌,因為自己可能就要殺牛倒奶了。于是,剛建立起來的聯盟就輕而易舉的被攻破,不過這幾年奶農聯盟情況已經發生變化,由以前的不緊密,易攻破,發展到現在的較為緊密,不易攻破,而未來將是非常緊密,很難攻破。這也歸功于奶農‘覺悟’的提高,奶農聯盟的凝聚力增強這也導致奶價會在合理范圍內平穩下降,很難出現大漲的情況。”
  而對于國內乳制品價格將來的走勢,雷永軍表示,奶價可能會趨于平穩下降,而且國內奶價漲跌取決于進口國外的奶價,“中國的牛奶很依賴進口,所以進口原奶價對國內奶價影響很大,好比如果國外原奶價上漲了10%,國內奶價必然也會同步上升10%,原因就是乳制品的貿易價格對市場杠桿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