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項目又有新進展——上周有消息稱,這一項目已注冊為凱翼汽車有限公司。去年在奇瑞宣布回歸一個品牌沒多久,江北項目浮出水面,當時此項目被認為是奇瑞多品牌戰略的替身,其主要人員和第一款車型均來自奇瑞。而目前,有報道稱其有更多產品來自奇瑞,如奇瑞旗云品牌車型等。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在回歸一個品牌的過程中,奇瑞砍掉的眾多項目同樣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估計一時難以割舍,或者存在內部意見不統一;同時,回歸一個品牌能否成功尚不得而知,啟動江北項目意在分散風險。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在回歸一個品牌的過程中,奇瑞砍掉的眾多項目同樣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估計一時難以割舍,或者存在內部意見不統一;同時,回歸一個品牌能否成功尚不得而知,啟動江北項目意在分散風險。

截至目前,奇瑞對江北項目尚未表態,江北項目的成因也僅僅是猜測,但自主品牌車企普遍存在患得患失的現象卻是不爭的事實,和體育賽場上的想贏怕輸一個道理。其實,在產品規劃和生產方式等方面,自主品牌可以借鑒一些跨國車企的做法,這對整體實力較弱的自主車企來說有益無害。
近日,大眾汽車在其年會上表示,將大力發展橫置發動機模塊化平臺。模塊化平臺生產汽車不但可以節約研發資金,還可以節省生產制造成本。寶馬也有類似的動作,其正在啟動“1號戰略”,意在將平臺、零部件、發動機等全面通用化。沃爾沃同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其發動機正在實現模塊化發展。跨國車企在生產技術方面的改進,不但提高了盈利能力,而且還可以加快新產品的推出速度,更重要的是,上述戰略使得車企可以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產品特性,如調整發動機排量、改變車身尺寸等。
上述車企的做法既是技術發展使然,也是戰略發展的需要。這樣做一方面可以聚力,集中優勢資源發展伸縮性很大的車型平臺,其技術含量和工藝都處于較高水平;另一方面是瘦身,通過壓縮平臺減少各種支出。據介紹,寶馬擬將5個車型平臺削減為2個,各排量汽油和柴油發動機都統一成一個發動機平臺。
而與上述做法相反的就是分散發力和擴容車型平臺,這也是前幾年自主品牌常用的發展策略。的確,在一定時期內,多產品出擊的辦法更有利于搶占市場,但這僅僅是一時——通過自主品牌這些年的多品牌策略的效果看,其綜合實力沒有明顯加強,也沒有涌現出幾款明星產品。在資金、技術、人才等多方面還需提高的前提下,自主品牌更多的還是要聚力,沒有必要為一些看似可惜的項目花費太多心思,如果再為之加大投入,可能會拖累企業的發展,壯士斷腕的決心應該是要有的。
當然,依據自主品牌目前的技術實力,還不足以實現模塊化發展,但可以在某些環節實現通用,同時在研發過程中應強化共享和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