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虧,豬肉價格已經降到了5塊錢一斤。我們以前都是把豬養到260斤—280斤才賣,現在是180斤以上能有人要我們就全部賣掉。”江西省余干縣紅城光業綜合養殖有限公司董事長、余干縣紅城光大實業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江少光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
近兩個月來,豬肉價格持續走低,即便偶有波動,整體上也是以降為主。據商務部網站消息,上周(3月31日至4月6日)全國36個大中城市食用農產品市場價格繼續回落。上周,肉類批發價格小幅波動,其中豬肉價格比前一周下降1.2%,降幅縮小0.8個百分點。
豬肉價格一路走低,不少消費者樂見其成,而全國各地的養殖戶和企業卻是叫苦不迭。湖北省松滋市匯龍生豬集團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松也對本報記者表示,對于豬肉價格走低這一現象,他們除了降低飼養成本、盡快拋售,沒有其他的應對辦法。陳松告訴記者,現在養豬沒有盈利,一頭生豬賣出去普遍虧300—400元左右。生豬的投入品,比如飼料、藥品等價格反而在增長,賣出的生豬價格卻又過低,這樣下來對養殖戶和企業來說非常不利。他表示,如果這種現象持續時間再長一些,相當一批養殖戶會轉行。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研究員謝揚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稱,當前,豬肉價格升降周期已經大大縮短了,原來是小周期一年半,大周期三年,現在周期變成了一年甚至更短。而豬肉價格升降周期的變化很難說是由供求關系引發的。
謝揚認為,形成豬肉價格下降的原因,一方面與近幾年散戶減少過快有關系,另一方面也與大戶增長過快有關系。豬肉價格持續回落,其根本原因是能繁母豬的存欄量居高不下,產能明顯過剩。去年夏季豬肉價格的虛高,使養殖場得以喘息,養殖戶也有盈利,于是淘汰過剩產能的時機被推遲。如果豬肉價格不進一步下降,淘汰過剩產能的時機仍然會被推遲,豬肉價格就不可能出現實質性的回升。
“以前豬肉價格上漲,政府就抑制物價,現在豬肉價格下降,政府也應該有相應的政策才對——要么不管,要么就管到底。”陳松認為,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不應偏心。
江少光則表示,國家相關的補貼政策并沒有覆蓋到全部養殖戶和企業,即便覆蓋到了,要落實到位也很難。
謝揚分析稱,對于豬肉價格“跌跌不休”的情況,政府最好靜觀其變,因為豬肉價格升降周期縮短與政策干預不無關系。
謝揚認為,豬肉在很多情況下應該靠市場調節,如果在區域上有短缺情況可以通過政府的調運來解決,但是用政策刺激來穩定豬肉價格現在還是不宜的,不如靜觀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