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下一代顯示技術的代表,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電視正以更低的價格走向市場,開始向目前占據主流地位的LCD(液晶)電視發起挑戰和進攻。
LG Display(LGD)全球推廣總裁崔東元昨天向記者透露,LGD的OLED電視面板的良率已達70%,今年年底良率會進一步提升。除了55、65英寸,今年底、明年初LGD還將推出77英寸OLED電視面板。
在“盟友”LGD的支持下,創維昨天宣布,55英寸OLED電視今年“五一”批量上市;同時50英寸“酷開”OLED電視也在“五一”網上開售,價格29999元人民幣,為目前市面上外資品牌OLED電視價格的一半。
“這比創維去年年底設想的OLED電視上市時間表,提前了大約半年,”創維彩電事業本部總裁劉棠枝向本報記者表示,“OLED電視技術成熟比想象快。”今年第四季度創維還將批量上市65英寸OLED電視。
? OLED與LCD拉鋸戰
此前,多家彩電企業認為,雖然OLED在手機上的應用已經被市場認可,但是OLED在電視上的應用還不成熟,因為大尺寸OLED面板的良率一直較低,導致成本居高不下。LG、三星的55英寸OLED電視售價1萬美元,約6萬元人民幣,是55英寸4K(超高清)電視的6倍左右。所以,今年海信、TCL等都推出優化背光技術的4K液晶電視,如海信的ULED.
但是,劉棠枝認為,4K液晶電視技術已經發展到頂峰,一則群創、華星光電等面板廠已經將4K液晶面板的價格大幅拉低,逐步貼近FHD(全高清)液晶面板的價格;二則優化背光、增加色彩飽和度的技術,已經在應用。
另一方面,劉棠枝說,LGD的OLED面板的良品率提升卻比想象快。今年1月CES(美國消費電子展)期間,LGD的OLED電視面板良率還不到5%。但到今年3月,LGD的OLED電視面板良率已經超過50%。所以,就在4月,LGD為推廣OLED,特地發布了OLED的中文名稱“有機屏”,并舉辦了系列巡回展來推廣OLED產品。
創維數碼CEO、創維集團總裁楊東文認為,OLED電視是主動發光,對比度、響應速度、色彩飽和度均優于LCD電視,因此OLED電視是未來趨勢。而且,由于無需背光和液晶,“未來OLED成本一定比液晶便宜”。
“小尺寸OLED已經產業化,大尺寸OLED也在迅速產業化。”楊東文認為,今年是OLED電視推廣元年,預計明、后年滲透率將進一步提升,“一旦滲透率達到20%,銷量將會倍增”。
不過,液晶電視也在發力。最近,樂視50英寸4K液晶電視2999元,加上內容服務費,也就接近4000元。奧維咨詢總裁喻亮星向本報記者分析說,創維50英寸的酷開OLED電視網購價格,雖然已經比之前的同類產品大幅下降,但仍是同尺寸4K液晶電視的7倍。
“OLED電視仍然在電視市場金字塔的塔尖。”喻亮星預測,OLED電視今年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頂多20萬~30萬臺,在國內一年4000多萬臺的電視銷量中占比很小。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向記者透露,三星正聯合TCL、海信,今年力推4K的曲面液晶電視,因為三星雖然壟斷了全球小尺寸OLED面板的九成份額,但仍沒攻克大尺寸OLED面板量產的難題。而在大尺寸OLED面板上有先發優勢的LGD,則與創維、康佳等結盟,加大OLED電視的推廣力度。OLED電視與LCD電視的拉鋸戰還將持續。
成高端發力點
創維中國區域營銷總部市場總監楊孝駿向記者透露,預計50英寸“酷開”OLED電視今年“五一”在網上可以賣80臺。
從這一數字看,OLED電視在國內彩電市場的占比還很微小。楊東文坦言,短期內,OLED電視對創維的營業收入和利潤不會帶來太大的影響。之所以創維還要賣力推OLED電視,是因為它是創維發力高端市場的著力點。
今年一季度,創維國內彩電銷售額連續三個月負增長。最近,彭勁接替劉耀平,成為創維中國區域營銷總經理。楊東文沒有回避,他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坦承,創維中國區“換帥”是由于業績下滑,當然這有行業總體下滑的背景。
“節能惠民政策去年退出后,意味著國內彩電市場高增長的時期結束。”劉棠枝預測,今年國內彩電銷量將微跌4%,彩電國內市場零售量4500萬臺,比去年少100萬~200萬臺。
劉棠枝認為,“機會在于結構升級”,4K液晶電視的滲透率將達到25%~30%,同時往50英寸以上大尺寸方向發展。“創維今年在4K、大尺寸上發力,追求有質量的規模。”
除了市場收縮,互聯網“新軍”也帶來了壓力。它們打亂了彩電業原有的規則,壓縮了硬件的盈利空間。剛剛履新的彭勁說,創維將以酷開品牌,加快融入網購市場;加大OLED電視等新品推廣;同時給北京、上海等經營壓力較大的分公司“松綁”,發揮員工積極性。
楊東文認為,酷開電視在網上的價格較低,渠道成本也低,不會拉低創維總體毛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