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三十年的發展歷程,建筑裝飾行業在城鎮化進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不過,裝飾行業在設計、施工、人員方面暴露出的種種問題仍然未能得到徹底解決。北京建筑裝飾協會會長吳國興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裝飾企業應該避免盲目追求產值,首要任務還是培養人才、提高品質,走精細化專業化的道路。
行業規范化待提高
記者:家裝行業一直比較混亂,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是否有所改善?

吳國興:家裝行業隨著國民經濟好轉、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應運而生。行業里有這么一句名言,“工裝看深圳、家裝看北京”。就北京而言,最早的家裝公司要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大概在1984年左右。不過那時候的家裝還比較簡單。與公裝公司大多由國有企業轉化不同,家裝行業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單純從行業的角度看,家裝業的發展要比公裝業晚。不過,經歷了近幾年的發展,家裝行業正在逐步規范提高,但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記者:家裝行業還有哪些問題需要改進?與國外家裝業有多大的差距?
吳國興: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建筑業突飛猛進,使得國內的裝飾業規模要比國外大得多。但是與國外的精細化相比,我國的裝飾業還是要粗糙一些。總體來看,我國裝飾行業缺乏創意和創新,家裝效果基本上千篇一律。另外,施工人員的理念也很落后。在國內一說到家裝,都是塵土飛揚,但在國外就完全不同。國外的一些家裝工地里,甚至鋪著地毯,墻面在交工前會用塑料布蒙上,但在國內就不行。很多施工工人的培訓不到位,理念跟不上,根本就不可能把裝飾做精細。其實從本質上說,裝飾行業是細活,但是現在包括建筑業在內,全行業的門檻都很低。
這些年來我國的建筑行業一直保持著快速發展,年均增速基本都在20%以上,裝飾行業的市場需求很大,但工人的素質并沒有快速跟上。行業快速發展就掩蓋了這些問題。什么時候增速下降了,市場需求減少了,大家才會精益求精。這是發展中避免不了的問題。如果說要達到全行業的規范化發展,恐怕還需要較長時間的努力。
走專業化精細化道路
記者:行業“十二五”規劃中提出,住宅裝飾裝修專業的最大企業,2015年工程產值力爭達到40億元以上。現在與這個目標還有多大的差距?
吳國興:其實我并不完全認同追求產值的目標。裝飾業和建筑業不一樣,是要做精做細做出特點,怎么能只是引導產值呢?一些裝飾公司甚至提出幾百億的發展目標,我認為還需要謹慎考量。如果只是盲目追求產值,可能會導致行業的發展出現偏離。沒有精細化、沒有創意,只是計算產值,這對裝飾行業有意義嗎?
現在協會每年都會評選裝飾業的百強企業,從今年起就要把評選細分。不是產值高就永遠是行業第一名。還是要把行業分成幾大類,比如專門做家裝的,專門做醫院、博物館、或電影院裝飾的。把行業細分,在每個細分項目里選最有代表性最杰出的公司,而不是單單以產值來決定。讓裝飾行業走專業化的道路,這才是行業發展的正確軌道。
記者:家裝行業怎么吸引資本進入助推行業發展?
吳國興:現在國內的整個裝飾行業都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能創造巨額利潤嗎?如果不能產生高額利潤,怎么吸引資本?怎么實現對投資者的回報?其實裝飾行業并不是高利潤率的行業。利潤率不高,也會影響到企業的人員培訓投入,造成惡性循環。
記者:現在很多家裝公司開始涉足互聯網,如何看待這個趨勢?
吳國興:家裝和互聯網的融合,應該支持,這也是未來的趨勢。不過家裝和零售不同,比如消費者買一張床,光在網上看可不行,還是需要親自去體驗一下。所以家裝和互聯網要做到線上線下的結合,和實體店的結合,不能發展成完全依賴網上采購。我認為,未來應該是以實體體驗店為主,網絡是銷售渠道,就像家電一樣。而且未來建材和家裝的大賣場規模應該得到控制,不能再建太多的建材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