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行業資訊 » 煤炭業困局難解 地方救市將因“霾”生變?

煤炭業困局難解 地方救市將因“霾”生變?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5-22 09:01  瀏覽次數:25
  多省出臺煤炭救市政策煤價持續下跌供過于求狀況加劇
  有專家認為,從宏觀環境來看,地方煤炭救市政策的出臺與國家層面的空氣清潔要求是背道而馳的
  煤炭市場仍在進一步惡化。多個煤炭大省都開始無法忍受,紛紛醞釀出臺煤炭救市政策,希望力挽狂瀾。
  先是內蒙古建立了煤炭銷售聯動機制;山西已經開始計劃出臺救市“17條”,為煤企減賦;緊接著,福建也加入了救市大軍。
  但事與愿違的是,近日,中煤集團下調了動力煤價格,作為煤炭市場的風向標,這意味著其它煤企也將跟跌。
  分析師認為,在供過于求的格局短期內難以改變的情況下,煤價將繼續承壓,煤企利潤也將繼續下滑。
  而在這種背景下,山西和內蒙古的救市新政,著力點分別在減免稅費和保證供應,這將刺激這些地區煤企生產積極性,進一步加深煤炭供過于求的狀況。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能源重污染治理力度不斷加大,煤炭的消費比重將不斷下降。
  有業內人士表示,盡管這是煤炭大省不愿意看到的,但卻是不爭的事實。通過救市來抗衡這種趨勢,恐怕將無疾而終。從宏觀環境來看,地方煤炭救市政策的出臺與國家層面的空氣清潔要求是背道而馳的。
  多省出臺煤炭救市政策
  或將加劇煤炭供過于求
  據了解,山西省計劃出臺的救市“17條”新政部分內容為:繼續減免原20條的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和煤礦轉產發展資金、減半收取煤炭交易服務費,暫停協議方式配置煤炭資源,暫停審批露天煤礦,煤炭資源稅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
  與2013年出臺的“煤炭20條”相似,最近山西省計劃出臺的救市“17條”新政的著力點仍然在于減免各種煤炭稅費,為煤企減賦。
  為應對煤炭市場下行壓力,內蒙古自治區擬建立東部區煤炭銷售聯動機制,保障煤炭有序有效供應。
  東部區銷售聯動機制堅持同區域、同煤種、同市場、同價格,按照“政府推動、行業自律、企業主導”及“大企業牽頭、區域聯動”的原則,劃分為呼倫貝爾和通遼、赤峰、錫林郭勒盟兩個聯動區,由神華集團 、中電投蒙東能源公司分別牽頭。
  山西、內蒙古等煤炭大省出臺救市政策不足為奇。近日,福建省也加入了救市大軍。
  福建省的新政內容包括:將嚴格煤礦安全準入門檻,嚴格新建、擴建煤礦準入標準。停止核準新建低于30萬噸/年、擴建低于9萬噸/年的煤礦建設項目,在2015年底前淘汰年產6萬噸以下的煤礦,2018年底前淘汰年產9萬噸以下的煤礦。
  安迅思息旺能源煤炭行業分析師鄧舜向記者表示,福建省的新政明確指出要淘汰部分落后產能,但是由于福建自身的煤炭資源有限,煤炭產量少,因此福建省淘汰煤炭產能對整體市場影響不大。
  在他看來,此次山西和內蒙古等國內主要產煤區出臺新政,著力點分別在減免稅費和保證供應,這將刺激該地區煤企的生產積極性,進一步加深煤炭供過于求的狀況。因此,與其說這次山西和內蒙古出臺的是“救市”措施,不如說是為煤企減賦的措施。
  在煤炭行業供過于求大形勢無法扭轉的情況下,煤炭救市政策可以說是有心無力。
  鄧舜認為,由于目前國內煤炭行業面臨的問題是產能過剩,而近兩年來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受下游需求放緩的打壓,需求不能支撐繼續擴張的煤炭產能。
  煤價持續走跌
  逆市挽救恐無效
  一邊是多個省市陸續出臺煤炭救市政策,一邊卻是煤炭價格繼續下跌。
  5月15日,中煤集團十分罕見地在月中時間點將動力煤交易價格調低5元/噸。
  據了解,中煤集團北方港口現貨掛牌價格每噸下調5元,其中5500卡動力煤掛牌價格548元/噸,實際成交價543元/噸;5000卡動力煤473元/噸,實際成交價格468元/噸。
  實際上,在5月初,神華集團和中煤集團先后宣布,自5月1日起,將各自銷售的多種品質動力煤長協價格在4月份優惠價格基礎上提高5元/噸。
  兩大集團的試探性提價果然不出意料的以失敗告終。
  市場人士多認為,5月份的煤炭市場應以企穩為主,但作為煤炭市場風向標之一的中煤集團卻率先頂不住壓力開始降價,這意味著其它煤企接下來也會降價。
  鄧舜表示,在供應方面,由于前幾年煤炭行業投資旺盛,大量產能將在未來幾年內釋放。而大部分資源集中的國有煤企,由于肩負著大量工人就業的任務,所以就算行情不理想也要保持一定的產量;加上進口煤已經常態化地進入沿海地區,未來進口煤量將在高位運行。因此,未來一段時間國內煤炭供應寬松的情況不會改變。
  “在供過于求的格局短期內難以改變的情況下,國內煤炭價格將持續受壓,煤炭企業的利潤將繼續下滑。”他還進一步強調。
  而上述像山西、內蒙等煤炭大省之所以出臺救市政策,是因為其地方經濟主要依賴煤炭。
  根據公開資料,今年一季度,內蒙古煤礦企業虧損面達32.65%,全區煤炭行業虧損總額15.83億元,同比增長31.76%,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虧損總額77.01億元的20.56%。
  同樣,山西省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數據顯示,一季度全省煤炭行業實現利潤8.04億元,同比減少52.13億元,下降86.64%。
  煤價下跌,煤炭需求減少,導致煤炭大省利潤驟減,而未來這種趨勢將更加明顯。
  因此,還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盡管這是煤炭大省不愿意看到的,但卻是不爭的事實。通過救市來抗衡這種趨勢,恐怕將無疾而終。
  煤炭消費總量被控制
  地方政策與治霾背道而馳?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發改委、能源局和環保部三部門聯合發布《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方案提出,2017年煤炭消費比重將降至65%以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力爭實現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其中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和山東省凈消減煤炭消費量分別為1300萬噸、1000萬噸、4000萬噸和2000萬噸,較2013年實際消費量分別減少57%、19%、13%和5%。
  盡管目前煤炭市場已經如此低迷,但在治理大氣污染的背景下,煤炭消費量將會越來越少。
  華鑫證券分析師邱祖學認為,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將倒逼傳統煤炭業轉型升級。實行消費總量控制,特別是沿海電煤消費重地將實現消費總量負增長,將加速行業去產能及整合進程,提升行業集中度,強者恒強,同時倒逼傳統煤炭業從資源競爭轉向清潔利用及深加工領域競爭。
  同時,鄧舜還認為,中國對能源重污染的治理在不斷加碼,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將不斷下降。天然氣、核能、水電、風電等清潔能源將取代部分火力發電的需求。而中國經濟轉型,能源結構調整將維持一段較長的時間,市場對煤炭等工業品的需求逐步降低將是大概率事件。
  如此來看,山西等省的地方救市就顯得不太和諧。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向記者表示,從宏觀上看,地方煤炭救市政策的出臺與國家層面的空氣清潔要求是背道而馳的。但微觀上看,實際上目前出臺煤炭救市政策的地方,恰恰不是包括壓縮落后和過剩產能的核心區。
  他指出,山西、內蒙古、福建都出臺了煤炭救市方案,但壓縮落后和過剩產能的板子卻主要打在了河北、山東身上。河北、山東其實同樣是煤炭生產大省,但卻不曾出臺保護政策。這種精心的選擇或許也是決策層刻意為之,以便保證經濟增長不至于嚴重受影響。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