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行業資訊 » 電信業去壟斷才能真正市場化

電信業去壟斷才能真正市場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5-22 10:08  瀏覽次數:15
  據報道,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聯合發文,決定放開各類電信業務資費,對所有電信業務資費均實行市場調節價。
 
  不少網民認為,此舉標志著中國電信業走入資費市場化時代,有助于全面提高電信市場經濟運行效率。但由于相關細節尚不明朗,加之三大運營商目前仍處于壟斷地位,新政落地效果還需觀察。有網民提出,真正實現電信資費市場化,必須進一步打破壟斷,引入更多競爭主體。
 
  “松綁”惠及消費者
 
  “新政有兩大亮點:一是切實為企業"松綁",不用再向工信部報備、審批,從事前監管變成事后監督,是監管上的一大進步;二是充分從用戶角度出發,保護用戶選擇權。”網民“卡爾馬車”表示。
 
  “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手機業務被莫名其妙更改的問題,這種做法相當惹人煩,赤裸裸的侵害消費者權益,而我們面對霸王條款常常束手無策。這次明確規定不得擅自更改約定資費方案,不得片面夸大優惠服務,使消費者權益得到了保障。”網民“孫嘉奎”說。
 
  網民“靠譜青年”則認為,雖然此次電信資費“松綁”對電信資費下降沒有直接影響,但可推動資費下降更快實現。這對提升消費者信心和熱情,促進電信市場健康運轉具有重要作用。
 
  說易行難市場化
 
  也有網民擔心,由于新政細節不明以及既有的市場格局短期難以改變,電信資費完全市場化或面臨不少困難。
 
  網民“牧人”認為,費用標準的制定、透明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雖然政策規定今后電信資費將由市場調節,但具體如何調節當前并不明朗,對于兩部委文件中提出的進一步提高資費透明度、建立資費方案公示制度等,也有待更具體的規定出臺。
 
  網民“領路人”認為,落實不易是因為定價權、游戲規則的制定權都在電信企業手里。因此,不建立企業協會進行內部自律,以及民眾監督機構進行外部監督,走法制化、規范化之路,很難確保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動態平衡。
 
  還有網民表示,由于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家運營商巨頭長期以來處于壟斷地位,主管部門放開價格管制可能導致電信資費仍由三大運營商說了算,形成“想漲多少就漲多少”的局面。“對一個擁有13億消費者的市場來說,只能"貨比三家"的確選擇太少,其他企業恐怕在短時間內也難以與三大運營商抗衡。”網民“云南麗江說”。
 
  關鍵就在破壟斷
 
  網民指出,要真正實現電信資費完全市場化,必須加大改革力度,進一步打破壟斷,鼓勵、支持更多的企業開展電信業務,形成充分的市場化經營機制與競爭機制。
 
  在不少網民看來,虛擬運營商的進入有助于打破基礎運營商對電信業務的壟斷。引入更多競爭,才可以更有力地實現市場對電信資費的調控。
 
  “很多人覺得現在似乎沒有投資機會,其實并非如此,關鍵是有些投資機會被體制的壟斷所壓制。”網民“劉勝軍”說。
 
  網民“岳各莊人”也認為,電信資費實行市場調節價,國家打破包攬的放權,電信運營商要從壟斷優勢的舊世界中清醒過來,眼前不再是幾個王爺論資排輩的通訊市場,一批虛擬運營商新秀的進入既是對傳統電信市場的充實,也是市場多元化的訴求,應該對其平等對待,讓其發揮鯰魚效應,增強中國電信市場的活力。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